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采菌记 下一条:向上向善万物生
《江心跳板》——用生命写就的壮歌
  2025-08-29

□ 范继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举行杨祥生同志的长篇小说《江心跳板》的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对杨祥生同志最好的缅想追忆。

我与祥生同志相识较早。1985年,我们同在一处工作,相处的时间较多,有许多可以聊天的时间。那时,小小说创作异军突起,我相继在报刊发表了一些小小说,如获奖且被《微型小说选刊》转载的《危墙》,被《小小说选刊》转载的《速度》等,同时还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散文等作品。有一天晚上,祥生同志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也准备写点小说。他工作非常繁忙,可他从没有丢下他喜爱的文学,白天工作,晚上创作,奋笔疾书,相继发表了数十篇小小说和短篇小说。1994年的那个秋天,是祥生同志文学创作收获季,发表的数十篇作品集结为《黑船》,由百花文艺社出版。格外欣喜的我,为其写了篇评论《情系江洲》,发表在《扬中日报》上。我在评论中写道:“小说在于发现,祥生同志对江洲的风土人情有一种独特的领悟。小说集里的《黑船》《芦滩奇人》《布鞋的故事》等篇章,足以证明他善于在沸腾的生活里,在闭塞的小岛上机敏地捕捉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善于把握一个个闪光的瞬间,一件件令人深思的片段和事件,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他永不竭尽的创作源头。也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一参加工作便在乡镇干事,每天耳闻目睹一桩桩令人开怀大笑的趣闻逸事以及催人沉思的疑团,梦里总闪现江水的悠悠滔滔,芦苇的嬉笑跳跃,翠竹的低吟浅唱,树木的披绿滴翠……时时回味,韵味无穷,身不由己地拿起笔来。”

这笔一拿便是一辈子。从1985到2024的40年间,祥生同志在全国多种报纸杂志发表作品逾200万字,多篇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日报》《作家文摘》《小小说》等刊登转载。1994年出版首部小说集《黑船》,1998年出版小说集《桥墩》,2008年出版小说集《江声如歌》,2016年出版小说集《临江的窗》,2019年出版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长篇小说《双飞》,2025年出版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江心跳板》,这些作品展示了祥生同志文学创作的丰硕成就。文学即人学,文学创作的过程也是人的品性修养过程。这种修养对工作和事业来说无疑是一种互补,尽管一个作者对他一再描绘的那片乡土会产生复杂的情绪,但无论如何扬中这片乡土,在他的精神汪洋中则是个足以慰风尘的幸福港湾。

2016年7月2日,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散文《“长江跳板”上的记忆》,祥生同志看到了,他随即打了个电话给我,说看了这篇散文很受启发,产生了创作长篇小说《江心跳板》的冲动。此时他的长篇小说《双飞》即将杀青,身心疲惫,加之糖尿病缠身,怎能如此玩命呢?但多年的相处交往,我知道他是个不说虚话,只干实事的人,任何劝说都是无用功。从此,他开始了长篇小说《江心跳板》的创作准备。

祥生同志在后记中记载了他创作准备过程,“由于工作关系,我曾接待过数百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革命前辈,他们给我讲述了那些难忘的艰难历程,光笔记本就记了七本。我也说不清是什么魅力所致,一有空余时间,脑子里总在酝酿‘江心跳板’中的人物如何丰满,情节如何拓展等。由此道来,我晚年唯有写部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才能圆一个心中的梦”。为了实现这个梦,祥生同志不顾糖尿病并发症的老眼昏花,坚持挑灯夜战,历经三载多,终于依心像意了却心愿。

《江心跳板》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描绘了从1938年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四面环水的扬中岛上发生过的,充满了血与火、智与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祥生同志在《后记》里写道:“江心跳板的创建和畅通,开拓了新四军纵横驰骋大江南北的通道,打破了日、伪、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限制和封锁,为新四军大踏步地向北发展、向南挺进、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说扬中作为长江之中的连接苏南苏北的交通枢纽,为抗日战争、为解放战争、为新扬中的建设作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祥生同志的《江心跳板》这部长篇小说,无疑填补了扬中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记载的空白。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祥生同志与我都是20世纪50年代同辈生人,他比我大四岁。他逝世时,我正在福建漳州核能基地深入生活,回来后才知祥生同志已经与我们永别。我为失去这样一位道同志合的文友深感痛惜。回顾祥生同志的文学人生,我觉得本身就是一种可敬的“身份重构”。他深谙地方事务,经历过风雨岁月,组织工作所沉淀的缜密观察力与对人群的深刻理解,在《双飞》等先前的作品中,能看出对复杂人性与时代变迁的见微知著。

人生暮年,他将目光投向更为宏阔深沉的地方历史叙事,以扬中岛为烽火舞台,书写那段抗日志士与普通百姓在长江激流中演绎的家国壮歌。这种创作上的转变,是灵魂在卸下职务重担后,向着个体精神家园与乡土历史血脉最本真的回归。《江心跳板》的题材抉择,是“江心跳板”这名字本身所隐喻的,是扬中岛在战争洪流中不屈精神之象征,更是扎根于地方的灵魂对历史记忆的虔诚复述与深切思索。

斯人已逝,作品犹存,这凝固于“跳板”上的姿态,其意义已远超出小说本身,成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生命叙事。这部对祥生同志不免带有遗憾的作品,犹如一块悬在江水之上的跳板,一端深深扎在扬中这片曾烽火连天的土地里,另一端却沉重地悬于永恒的苍茫——连接着作者的不凡抱负,凝聚着个体生命在时间洪流中竭尽全力奋勇拼搏的悲壮。

祥生同志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以最后的书写,完成了自身精神最为壮阔的“跳跃”。那以衰病之躯竭力创作的姿态,本身就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无言之书”。它昭示着,纵然生命有限,纵然未能看到书稿出版,但杨祥生同志对信念的坚守,对家乡的责任,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永远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光芒。

(此稿有删节)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52437607
位访问者
本年度:209530576 本月:9900562 今天:41552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