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志愿者

志愿者王成根是新坝镇五一村一名党员、村退休干部。他将自家楼下一间24 平方米的房间腾出来作为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内有桌椅棋牌桌,有扑克、象棋,并配有电视机、按摩椅。三年来他帮助服务对象每周测量一次血压,帮助老人购物、拿药,为他们家修自来水管、装换燃气灶、维修电线线路。如遇上刮大风时帮助查看门窗,下雪天第一时间帮助老人铲除门前积雪,防止老人出门滑倒。他的服务对象朱惠芳,今年3月丈夫去世后一人在家很孤单,白天无所谓,可到了晚上一人在家好难受。王成根与互助服务点里人立即联系移动公司第二天上门给她装上网络电视,让她手机能上网,并安排人陪她外出旅游,渐渐化解了朱惠芳的孤独情绪,让她很快从生活阴影中走了出来。
银发守护者的暖心答卷

新坝镇联合村老龄协会会长王明才,把村里200多位老人的大事小事记在账本上、装在心里头,成为乡亲们最信赖的“银发守护者”。
2018年他刚接手协会工作时,村里仅有一处狭小的老年活动点,地面坑洼不平,几张旧桌椅缺胳膊少腿。在他的奔走协调下,村里终于同意整合闲置校舍,镇里也拨付了专项补助资金。如今,联合村老年活动中心已焕然一新,120平方米的大厅里划分出健身区、阅读区、棋牌区,配备了全新的跑步机、按摩椅、书架和桌椅。
王明才的暖心,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精准关爱上。他牵头建立了全村老人信息台账,对32名独居、高龄、失能老人进行重点标注,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天清晨,他都会绕着村子巡查一圈,留意独居老人家中的烟囱是否冒烟,门窗是否完好;每周至少两次上门探访,陪老人聊天解闷,仔细检查家中水电安全,并帮忙代购药品和生活用品。
为老服务热心人

油坊镇邻丰村原妇女主任、现任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组长的张兰美,自2012年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尤其关注老年人群体,不仅为老年人免费送餐、洗头、剪指甲、打扫卫生,还积极协调家庭矛盾,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十多年的不懈坚守和善举得到了村里老年人的一致赞许。
邻丰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身患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多年来,张兰美风雨无阻,每天坚持上门为老人注射胰岛素,有时还会带上可口饭菜,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与老人唠家常、嘘寒问暖,老人逢人便夸:张主任对我比亲女儿还亲。
张兰美还结对了一位90岁的独居老人李奶奶。一天,老人在家中不慎滑倒,多次尝试起身均未成功。情急之下,老人拨通了张兰美的电话求助。张兰美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迅速安抚老人情绪,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为老人的急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张兰美全程陪护,直到老人伤情稳定,老人子女赶到医院,她才悄悄离开。
全国爱老敬老助老模范

八桥镇利民村西9组季广荣,连任32年村民小组长,现今72岁。他始终秉持着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热心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自1983年起,他便将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帮扶村里的老人,不仅为肿瘤患者募捐了12万元的治疗费,还连续17天为孤寡老人季春生送去热腾腾的面条。每逢传统节日或百岁老人寿辰必上门慰问,数十年来累计为敬老投入50多万元。2018年重阳节,他特地前往外地购买了34只圈养野鸡,送到镇敬老院,让老人们吃了一顿野鸡馄饨。2023年他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百佳孝星”;2025年被评为“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
爱老助老的坚守者

西来桥镇北胜村老龄协会的方文早老人,今年已年过七旬。十年前,他和他的妻子王小美一起加入了北胜村老龄协会。妻子王小美还被推荐为协会组长。他们以爱心和耐心关怀邻里乡亲。同组有一位95岁高龄70年党龄的老党员郭章英老人,虽有四个子女,但都不在身边。方文早与妻子一起,承担起照看老人、料理家务的责任,并帮助老人购买生活用品。今年七月中旬,方文早的妻子突然患病去世,对方文早打击很大,但他不久又走出家门,继续开展老年人关爱行动,照常探访关爱邻里老人,在为老服务中积极奉献。
爱心助老献真情

三茅街道扬子社区老龄会长黄保年,同时兼任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站站长。他经过实地考察,把工作目标锁定社区的第一网格。这个网格是由74户自建房组成的老旧小区,其特点是老年人口居住多。他组织了一支由4名党员和13名老龄协会骨干会员参加的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组,按照“年龄相仿、居住相近、性格相投、爱好相似”的要求,采用“一对一、自愿结合、互相照料、互相养老”的方式,与17位需要服务的老人结对帮扶。黄保年会长以身作则,在本人没有退休金的前提下,自己花钱买了一台电子血压测量仪,主动承担了帮扶社区居民黄纪珍老人家庭的责任。73岁的黄纪珍老人体弱多病,与孙女相依为命,经济窘困。黄会长经常为她测量血压,代购药品,为她奔走求助,获得捐款4800余元,他自己捐了600元。
温馨服务老年人

周锁富,作为一名基层互助养老服务的组织者和志愿者,长期致力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聚焦社区内残疾、孤独、失能、困难及高龄老人的迫切需求,通过结对帮扶、日常探访、生活照料等方式,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帮助。
社区内92岁高龄老干部陈秀华因腿脚不便长期卧床,女儿女婿工作繁忙,难以全天候照料。得知这一情况后,周锁富不仅经常上门看望、陪老人聊天,缓解她的孤独感,还协调安排了热心且相对年轻的志愿者陆广兰每天中午为老人热饭助餐,确保老人能吃上可口的热饭。
岁月不老 志愿无悔

经开区恒跃村陈兰生担任村老龄协会会长、银龄志愿者已有12个春秋。他既是时事政策的宣讲者,也是关爱老人的热心人,更是公益活动的践行者。长期以来,他发挥曾当过教师的优势,利用港湾新城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老年学校等场所,向老人宣讲党和国家涉老工作文件精神。平时,他挨家挨户排查了解孤寡、空巢、高龄、失独老人的情况,并建立老年人档案。及时为高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购买生活用品,为孤寡低保老人送餐,为空巢留守老人检查电器、液化气等安全设施。他曾为地震洪水灾区、边远山区捐钱捐物,为学校助学基金捐钱,为特困儿童捐物,为市慈善基金会捐款。
倾心培养青年农民

扬中市农业农村局原退休干部常恩泽,自2010年8月以来,坚持以局关工委银发助农工作室为阵地,采取举办培训班、巡回会诊、上门服务、现场观摩、典型引路、项目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每年各种形式的活动多达120场次。每年组织“五老”服务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在全省率先成立各镇(街区)青年农民创业服务站,积极开展“两创”活动,提高青年农民创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共培育出23个青年农民创业之星、22个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青年农民创业者获国家奖项4个,省级奖项33个。他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关工委授予“三扶两创优秀五老”称号。
义务管理讲解员

原市水利局退休干部孙传武,听说他村里郭克生事迹纪念馆需要找一位志愿者去管理。他想:“我与郭克生既是同事,也是他的部下。我了解他,敬佩他,而且家离纪念馆很近,也方便。”于是他自告奋勇地担任接待安排工作。馆里一位打扫卫生的回去了,孙传武为了减少村里的开支,主动地把馆内外清洁工作承担下来,一干就是三年多。后来,老领导让他担任讲解员。他没推辞,把介绍郭克生的《永远的初心》这本书连续看了三遍,边看边摘录,白天闲下来背,走路背,晚上睡在床上也背,还逼着自己尽量用普通话介绍。这一讲就是四年多,为参观单位和个人义务讲解300多场。参观者有时利用中午或下班时间来馆参观,会遇不到人。于是他将写着手机号码的纸条贴在门上,随时可联系他参观。
志愿义诊老中医

1949年7月出生的马利顺,1969年高中毕业回乡任乡村医生,1978年恢复高考考入南京中医学大学,历任市人民医院院长、卫生局副局长等职。退休后,在节假日回家乡一直坚持义诊,方圆十数里的老乡知道他周六或周日去乡下居住,便找他诊病开方。如遇到家境困难或应急求医者,他慷慨解囊垫付药费。多少年来,他积极参与社区、市老年公寓、勤丰敬老院等场所义诊活动,为广大老年人服务。他还坚持不懈地参加市老科协组织的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新冠”期间,他每年举办讲座10余场,听课千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