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当晨曦擦亮警徽,当法槌叩响民心,政法一线的身影总在光影里定格。他们是刑侦案卷前的“解码者”,是调解室里的“粘合剂”,是公诉席上的“守门人”……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开设“政法先锋”专栏,走近这些藏于法条后的温度、握在警械中的担当,看政法干警如何以凡人之躯,在各条战线垒筑平安基石,让正义之光始终照亮街巷里弄。
清晨,市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办公室内,33岁的王双磊轻轻翻开卷宗,指尖滑过纸页,专注沉静。这双手曾抚平过基层法庭的纷争,也曾在执行一线奋力叩响紧闭的门扉。这位90后法官,指尖在键盘上敲出的不仅是裁判文书,更藏着新时代青年法官对“实干担当”的独特注解。
七载磨砺
如我在诉的刻度
2015年,刚出校园的王双磊来到了市法院新坝人民法庭。彼时他面对的,是家长里短的婚姻纠纷、鸡毛蒜皮的邻里争执,是送不完的传票、写不完的文书,但让这个来自山东青岛的小伙最感到头大的,却是听不懂扬中话。“法庭的工作,就是跟各色人打交道,听懂当地话,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他笑着说。很快,工作的印迹踏遍法庭所辖的数十个村社区,“才三个月,八十多岁的‘老老’我都能跟他对话。”说这话时,王双磊的神情很是骄傲。
在新坝法庭,王双磊度过了7年时光,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他辅助法官办理了2500余件案件。而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田间地头踏勘、家长里短倾听,更是对“如我在诉”这一朴素司法理念的躬身实践。
一起离婚纠纷,女方在产子后因罹患“未特指的精神障碍”多次住院治疗,并长期在娘家休养,致使夫妻长期处于分居状态。这期间,男方并没有对女方履行夫妻扶养义务,反而一张诉状告到法院要求离婚。诉讼过程中,经鉴定女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彼时,《民法典》刚施行,鉴于男方铁定决心要离婚,王双磊和承办法官经过多次分析研究,针对该案,作出了准予二人离婚但同时明确要求男方在一定时期内需向女方按期给付经济帮助费的判决。这一判决,既终结了确已感情破裂的夫妻关系,又适用《民法典》有关离婚经济帮助的法律规定为女方提供了基本保障,该案例也入选了省法院、省残联联合发布的残疾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基层法庭审理的案件,很多标的不大,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王双磊深知唯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真正解开心结,实现“事了”。七年基层历练,2500余件案件的经验沉淀,不仅磨砺出他扎实的民事审判功底,更在他心中刻下了“如我在诉”的清晰刻度。
执行攻坚
担当作为的硬度
2022年,刚调入执行局担任执行员的王双磊就接手了80个遗留执行案件,彼时,一起小标的执行案让他犯了难。被执行人淮安某饮料公司需向扬中某超市赔偿1.1万元,但对方账户空空,负责人叫苦不迭,当地法院也未能反馈有效财产信息。“一个饮料生产厂,怎么可能一分钱没有?”王双磊盯着卷宗里的“淮安”“A牌”字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各大平台对该饮料公司进行搜索,当抖音搜索栏敲下“淮安”“A牌”,一条视频让他眼前一亮——账号头像是“淮安A牌###”,封面电话和申请人提供的联系人杨某号码完全一致,视频里流水线运转的场景,更是和“经营困难”的说辞截然相反。他赶紧截图、录屏,拨通电话时,杨某一口咬定“公司早停摆了”,但当王双磊慢悠悠地把杨某抖音用户名称念出时,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半分钟。随后,限期履行通知书送达:“若不支付案款,我院将赴厂强制执行,并处5万至100万元罚款。”这份带着“90后法官”特有的利落劲儿的文书,最终让对方乖乖缴清了全部款项。“不是我们手段硬,是当事人得知道,法律的眼睛看得见流水线,也看得穿躲猫猫。”王双磊说。
“干执行工作,要有韧劲不怕苦,要有巧劲会灵活。”这是王双磊总结的执行工作经验。在投身办案一线的同时,他积极参与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实体化运行等工作,筹备组织网格化执行工作站建设、“小标的、大民生”等各类专项执行行动。在执行一线奋战的一年三个月,淬炼了他攻坚克难的意志,也锻造了他作为青年法官敢于碰硬、善作善成的担当硬度。
商事破茧
服务大局的精度
2023年底,王双磊被遴选为员额法官,后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主攻商事案件及破产审判。新的岗位,意味着更高的专业要求和更深远的责任——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感谢贵院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官,您们办理的一起案件,关系到了我们一百多位职工的家庭和幸福……”,这封签满了重整企业职工姓名的感谢信,一直放在王双磊办公室的醒目位置,用他的话说,“这是肯定,是期许,更是动力”。破产审判,承载着市场主体的冷暖,也考量着法官服务发展大局的精度与智慧。他深知“破”是为了更好地“立”,“破产审判是场持久战”,他翻着法条,数着在办的重整案件。针对扬中小微企业数量多,破产保护大有可为的实际,他主笔起草的《扬中市人民法院关于小微企业快速重整的工作指引(试行)》,为困境中的小微企业快速实现“涅槃重生”提供了“扬中样本”。
民二庭的案件,标的额动辄数百乃至千万,涉及公司、股权的案件法律关系错综复杂,案件裁判结果不仅直接影响涉案市场主体的生存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方营商环境建设。“如果说以前处理的是‘家务事’,现在处理的就是‘经济事’、‘发展事’。法官的担当,在于为市场运行提供稳定预期和公正保障。”他感言。
从基层法庭的田间地头,到执行战场的雷霆出击,再到商事审判的精密权衡,王双磊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清晰。办公室里,挂断了又一通电话,身着法袍的他已经准备开始下一个庭审。作为市法院最年轻的员额法官,王双磊用十年光阴刻下了一个朴素的信条:公正并非悬于云端的抽象符号,而是法官步履不停丈量出的具体路途——以实干为基,以担当为石,以“如我在诉”的温度和“案结事了”的执着,在每一起案件中铺设通往公平正义的基石。
□ 张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