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鬼柳杨 下一条:由坦诚交流想到的
常怀感恩之心
韩春江   2024-07-02

  □ 韩春江 感恩之心是人之良心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国人的感恩观。有恩必报是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恩将仇报是恶人,则具有普世的价值。 一个人来到世上直到离开,总是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之中,恩情伴随着人的一生。对待恩情是什么样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人品。常怀感恩之心,是人品高尚的重要表现。恩情,涉及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滴水之恩。 养育之恩主要来自父母和老师。人出生时,母亲的阵痛,有时就处在生死之间。人出生以后尺把长,母亲的喂养,一把屎一把尿,针头线脑,上学读书,直到男婚女嫁,父母的心血、辛苦是说不完的。即使成家立业以后,父母的关爱仍是常绕身边。“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养育之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常怀感恩之心,首先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应以孝顺当回报,尊重父母,关心父母,是每个子女的责任。 老师,尤其是启蒙阶段的老师,给人以知识,授人以技能。“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离不开老师或师傅的教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应常感恩于师长的培育之恩。中国传统教育中有“天地君亲师”,尊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知遇之恩,主要对领导的举荐、拔擢的一种感激之心。人都是有追求有抱负的,而且人都是有所长有所短的,用其所长,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千里马虽好,没有识马的伯乐,它还是马群中一匹普通的马,有多大的能耐和抱负都难以施展。提拔干部,首先要有人提名,然后经过考察,才能得到提拔或重用。每一个被提拔重用的都是有人举荐的,举荐者对其就有知遇之恩。对知遇之恩,是对举荐者给以尊重,打打电话以问候,方便的时候给以看望,有了困难能给予关心,举荐者也就感到足矣。 滴水之恩,主要指虽为小事,但解了急难之恩。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急事难事,这时别人伸出援手,解了急难,在别人可能是举手之劳,对自己就是雪中送炭。比如,一碗粥对于饥饿者,一件衣对于受冻者,一杯水对于饥渴者,几块钱对于身无分文者,一支药对于病患者,都能解燃眉之急。这些都属滴水之恩。 社会上有这样的人,遇到急事、难事找人帮忙,事过也就忘了;也有帮了他十次忙,有一次没帮上,前面帮的忙他都忘了,记住的是没帮上忙他的那一次;也有帮了他多次忙,当找他帮忙时,他将你拒之于千里;还有帮了他多次忙,当某一件事与他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会全然不顾过去,撕开脸面跟你纷争……这些都是缺乏良心道德的,为有良心的人所不齿。有恩于人,不图回报。人有恩于我,常怀感恩之心,大家都有这份阳光的心态,社会将更加互助友爱,文明和谐。 我这个人就是这种性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日常生活中,从不沾别人的便宜,即使享受了别人的恩典,我也会想办法日后有机会补上。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968001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6646808 本月:12997038 今天:5642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