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从小让孩子学会节俭 下一条:在醉美苏州遇见更强治理
丰收节里好日子
来源:人民网   2020-09-24

  9月22日是秋分节气,人们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种秋收本是四季轮回,而在2020年的时光记忆中,田野里却起了非同寻常的波澜——新冠肺炎疫情打乱农民种田节奏,面对耽误不起的农时,上下合力保春耕;南方洪涝伤及粮食生产,洪水退去后人们抢种补播,确保丰收到手——亿万农民以汗水浇灌出丰收硕果,为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活比蜜甜 █方同态 湖北 黄冈市但店镇方新湾村村民 9月21日清早醒来,听到鸡舍里不同往常的动静,我就预感有好事发生了。赶忙披了件衣服跑去一看,果然有好事——把那只“咯咯”叫不停的母鸡从我自制的孵化器上抱开,只见稻糠中的鸡蛋都已经裂开了一道道或长或短的缝隙。我拿起裂缝最深的一个蛋,把它轻轻握在掌心,眼看着雏鸡一点点拱破蛋壳。这是两年来,我自制的“土味”孵化器第一次成功孵出小鸡。 回想这些年,跟做梦似的,我们家陆续迎来丰收,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慢慢爬出了深渊,脱贫奔小康。 那是2013年,我刚做完食道癌手术,每个月都要去做化疗,身体非常虚弱,啥农活都做不了。为了看病,家里欠下了六七万元债务。当时我已67岁,一度觉得这辈子就这样完了,甚至不敢去想那些医疗费,那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纵然再难,生活还要继续。我又操持起年轻时学会的篾匠手艺,每天编竹器换点钱,还尝试着搞起了中蜂养殖。儿女各有自己的负担,我不想花他们的钱,但自己挣的钱实在太少了,一到晚上想起还没还清的债,就睡不好。 就在这时,党的扶贫政策春风吹进了我们村。中建三局的扶贫队从2016年起来到了方新湾村,动员留在村里的妇女和老人发展特色养殖,我也动起了这个心思。 2018年,我养了50多只土鸡,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死了不少。我又心疼又后悔,心里直打退堂鼓,扶贫工作队队员找上门来给我鼓劲,还帮我争取了产业补贴,请来了县里的养殖专家,手把手教我怎么养土鸡。有时候他们还来我家鸡舍打扫卫生,帮着喂药。去年,我终于养大了100多只土鸡,很快就通过村里的网店销售一空,赚了1万多元。 扶贫工作队队员看我养的中蜂产蜜量太低,又给我请了专家来指导。去年我增加了25箱中蜂,增加了3000多元的蜂蜜收入,年底一算账,毛收入2万多元!我靠自己不光把剩下的债还清了,平时还能给孙子、孙女点零花钱,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现在,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在黄冈市水厂当工人,两个小家都生活得不错。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用新酿的蜜泡一杯水,喝一口,香甜涌遍全身!我觉得生活越过越甜蜜。 豆腐也感恩 █周春柱 河南 南阳市周庄村村民 “豆腐!热腾腾的豆腐!”叫卖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这是我的“感恩豆腐专车”出村了。因为9月20日那天要举办庆祝丰收节的活动,我凌晨就忙碌起来,做了几方豆腐。卖完赶快回家,为的是把村文化广场和附近路面清扫干净,为附近的花树剪枝。当天上午欢度农民丰收节要载歌载舞,我有广场舞节目。有空的话,我还准备给河渠清淤。我忙而充实,每天有使不完的劲。 过去我活得没有精气神。老伴患帕金森症多年,看病欠下一大笔债;大儿子四处务工,无稳定收入,儿媳妇进家门都眼含泪花;小儿子在家打零工,媳妇也整天疾病缠身,家里住的都是危房,墙缝透光,遇上刮风下雨让人提心吊胆。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由南阳市社科联叶伟杰任第一书记的工作队驻村帮扶,我家享受了雨露计划培训、转移就业、义务教育补贴、医保6次报销、危房改造、农村低保、到户增收等多项政策性帮扶,生产、生活、就医等方面有了保障,儿媳妇的病也因为有了医保治好了,还添了一双儿女。我家利用危房改造补助金建起了新房,全家办了低保,还流转了19亩地种花生,获得了好收益。叶书记邀请致富带头人传授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技能,指导我做豆腐。我做豆腐不抽豆筋,卖得快,淡季一次能赚百十元,旺季一次能挣三四百元,终于脱贫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自告奋勇担任义务宣传员,现身说法,讲我自己的脱贫经历,宣传工作队的帮扶,宣传脱贫政策好。我坚信通过政策帮扶和自我努力,我家和所有农民一起,将在脱贫基础上稳健走好小康路。 勤劳致富,把日子过得更好 █余洪永 贵州 遵义市绥阳县茅家铺村村民 9月22日是丰收节,也是我搬新家的日子。一大早,贵阳海关驻村第一书记陈健到我家帮忙,一起打扫新房子,再把床和大件家具搬进去。歇息时,小陈书记问我丰收节怎么过,我告诉他,住上新房子就是过节了。一会儿我要去镇上买孩子喜欢吃的烤鸭和水果,再炖上自家腌制的腊猪脚,热热闹闹吃个过节饭。 特别感谢贵阳海关对我的关心,扶贫干部们把我当亲人。没有他们,我脱不了贫呀。 我今年45岁,家里4口人,妻子身体有伤疾,大儿子在浙江学汽修,小儿子还在读小学。我是在一岁那年因为意外导致肢体三级残疾,右手已经没有手指,只剩下左手3个手指。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有时候会感到没办法。但是我打心里不服输,觉得人穷志不能短,手指少了我还有手臂可以抱,还有肩膀可以扛。 村里基于我家情况把我纳入贫困户,说实话,刚开始我很反感别人说我是贫困户,觉得没有面子,心里老琢磨我为什么就成了贫困户,我要摘掉这顶帽子。 小陈书记总跟我说,成为贫困户不丢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勤劳致富。 如今,政府出钱把家里的厨房、厕所改造了,免费安装了电线、门窗和护栏。村里发展高粱种植产业和绿色生态稻+鸭产业,给我提供了高粱、水稻种子和鸭苗,并保底收购,我还获得了养猪、养牛等产业量化补助和扶贫项目分红。现在医疗费用也得到了补助,小孩读书也有资助和物资捐助,我更加有信心了。今年我养了4头牛、2头猪,收了近3000斤谷子、1000多斤玉米。除了务农,我还去打零工,算下来,我和妻子努力干活一年纯收入能赚4万多元。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修起了3层楼的小洋房,没欠账,还花十多万装修好了。我觉得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关心。我会更加勤劳干活,把日子过得更好。 (来源:人民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400570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627312 本月:4303187 今天:1527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