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中国减贫为联合国“减负”“增效” 下一条:公告(告示)
从小让孩子学会节俭
来源:人民网   2020-09-23

  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曾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一种值得称赞的精神品格。 节俭也是对人们付出艰辛劳动的尊重。《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桑麻、六畜,给我们提供了不竭的财富;但另一方面,桑麻要去“养”,六畜要去“育”,财富的取得离不开艰辛的劳作。唐代诗人李绅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也许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亲身参加农业劳动就可以吃上饭,因此不必切身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但我们不应忘记,能吃上饭离不开其他人为我们付出的辛苦劳动。 节俭不等于小气。有时候,人们会把节俭跟小气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有两斤米,朋友没有米,找我借一斤米,我舍不得给,那是小气。我有两斤米,我的饭量是一天半斤,于是把两斤分成四天吃——这是节俭。可见,小气涉及到我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属于我的东西,节俭关系到我是否能让属于我的东西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物尽其用。小气的人吝惜物,节俭的人是珍惜物。珍惜物,也就懂得知足,不会无限度索取物,懂得节制。先秦时期的孟子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ǔ)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对于自然界取而有节,社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倡导绿色出行,也体现了节俭的理念,强调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家庭教育层面,家长要倡导节俭。教导孩子不要轻易浪费粮食,让孩子学会过一种健康、有节制的生活。 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节俭的故事,拉近孩子和节俭的距离。鼓励家长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找到节俭教育的材料和启蒙读物,让孩子在和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过节俭生活的价值所在。 其次,父母以身作则。古人讲:“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强调自身行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想让孩子节俭,家长要将节俭的生活纳入生活实践中,而不是流于言语。 最后,学会坚持。节俭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为提高孩子积极性,可在家中展开“光盘行动”,让孩子参与其中。例如,让孩子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减少浪费不攀比。也可以带着孩子朗诵一些关于节俭的诗歌、唱一些相关歌曲。 (来源:人民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89743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512494 本月:4188369 今天:22203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