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潮涌江洲气象新 下一条:忆“吃”
乡村公路
□ 耿惠芳   2018-11-27

  从小生活在扬中南江边,农村的艰辛使我深有感触,其中出行难是最大的问题。 我上小学、初中时,学校就在村头,晴天好说,若是下雨下雪天,半里的小路得深一脚浅一脚走上半小时。等到上高中,需要走十多里路到乡里。要说路,只是踩出来的田埂路和拖拉机压出深沟来的路。遇到雨天路滑,粗心的我常常忘记预先带把伞,所以淋成落汤鸡,粘上一身泥巴是家常便饭。去学校的路上还有几处必经的竹园地,遇到风雪天,竹子被雪压弯了腰,将路上方塞得严严实实的,我们猫着腰钻在竹林底下,侧身向前挤,一块块已结冰的雪时不时地砸在脑袋上、脖子里。路上结冰,一不注意就会跌个狗啃泥。 除了船,那时扬中没有办法与外界联系。没有公路,里面的东西很难运出,外面的商品也难进来。即使是盖个新房,砖的运输成本比砖价还贵。路不通,生产难以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没办法提高,大都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 八七年,母亲听说村里准备修条铺石子的主干道,非常兴奋,病入膏肓的她一直想出门看看,可那时进度太慢了,从做路基到铺完碎片拖了两年多,母亲终于抱憾而去。而我当年在上班途中,也因路况太差,骑车不幸摔倒,经医院全力抢救,虽然大难不死,但却导致终身残疾。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方面都起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当数“路”。开始时,原始的小路变成了较宽的石子路。接着,所有的村级公路都铺上了水泥,实现了硬化,而后不断延伸,入村进组,最终连村小组也通上了水泥路。过去想去一次亲戚家要打好久的主意,现今想去的话,说走就走;想去集镇上买点商品,也十分容易便捷。 乡村公路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路通了,农产品可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蔬菜水果,家禽家畜,畅销四面八方。 路通了,又长又重的水泥杆线运进来,笨重的变压器安装起来,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浴霸等各种电器,燃气也输入了普通百姓家。 路通了,乡镇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享有“电气工程岛”美誉的扬中跻身于全国百强县,源源不断的电器产品通过家乡的公路运往全国各地,让家乡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路通了,乡村的美丽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乡村游蓬勃发展。农民致富的渠道越来越广,收入年年提高。 路通了,人们的生活更加多样化、优质化。宽带也顺路而进,手机信号由无变有、由弱变强,走到哪都可以快捷上网联通世界…… 路通、财通、人心通。从某种意义来说,村村通公路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新时代的我们坚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26594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746181 本月:1422056 今天:10237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