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早》读后感 下一条:来自尼罗河的呼唤
上书法夜课的女人们
  2025-10-23

□ 吴春华

晚上七点,写字楼的灯火已渐次熄灭,藏身于老城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这间教室,却亮起了灯。

窗外是霓虹的流光溢彩,教室内却另有一番天地——铺了毛毡的一张张课桌,素白的宣纸,乌亮的墨汁,笔架上悬挂好的毛笔,一切都在灯光的映照下虚席以待。一只花猫在门外焦急地叫着,执意要挤进来一探究竟似的。

这是市妇联开设的“流苏溢彩花 样课堂”的公益书法课堂。

陆续赶来的学员们大都是中年女性,有的还来不及脱下印有单位标识的制服,但在踏入教室的这一刻,所有的社会标签被轻轻卸下。此时,她们只有一个共同身份——书法夜课班学员。

这晚间学习的两小时,是她们从繁密的生活日程表中,特意为自己“抢”出来的时间,带着忙里偷闲的意味。白日里填满的工作、家务琐事,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人到中年的女性,最奢侈的或许已不是物质,而是完全属于自己、不被任何角色定义和占据的纯净时间吧。

“书法的美感,来自汉字结构。”她们端坐聆听老师讲解书法,从单字结构到整体风格,从内在气韵到情感表达,接受书法艺术之美的熏陶;她们围成小圈,凝神静观老师持笔挥毫,转瞬间纸上的墨迹错落有致,俊俏飘逸,不由得个个发出惊叹之声;有的不知不觉还伸出手指在空中临摹比画,活脱脱一副书痴模样;她们凝神,屏息,悬腕,提笔,笔尖触纸的刹那,世界陡然安静了,心也静了下来。那些纷扰的烦恼被隔绝在窗外,紧绷的神经也被这墨香氤氲的一撇一捺抚平。她们读帖、临帖,与千年的古帖对话,也与内心的自我相处。

适逢下雨的夜晚,细密的雨丝斜斜打在窗玻璃上,晕开一层朦胧的雾气。端坐在课堂一边写字,一边静听窗外的淅沥雨声,更令人全身心放松,内心有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安宁,还有一种自我成长的淡淡喜悦。

她们中的不少人以前从未拿过毛笔,如今却因这课堂渐渐变成了“书法迷”。

在临摹颜真卿的丰腴厚重或王羲之的飘逸洒脱或曹全碑的优雅柔美时,不仅天性中的审美被重新唤醒,她们更汲取到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精神力量。在这里,她们不需去关注落灰的客厅或卧室角落,不需去催促孩子们的作业,不需去操心明日家庭餐桌的菜谱,她们思考的是“哪里需要藏锋起笔,才有浑厚苍劲的味道”“老师今天讲的笔法怎样才能熟练运用”等等,而运笔之际力道变化的神妙精微,也让她们不断向内寻找到自己的节奏与秩序;在这里,她们彼此间交流作业,分享新发现的字帖,并相约一起去观看书法展览,这打破了中年女性生活中常有的孤岛状态,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兴趣和精神追求的女性情谊。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雨停了,课程也结束了。她们仔细清洗毛笔,收拾好笔墨纸砚,走出教室,撞开粘稠的夜色,重新汇入人流,回归各自的生活轨道。但有些东西已经不同了,方才那份沉静与喜悦已悄然沉淀在心底,满身疲惫也早已被和书法相处的两小时治愈,这正是艺术的魅力。

书法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笔墨行走间,书写和滋养的是一个个独立而丰盈的灵魂。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47695914
位访问者
本年度:202275429 本月:2645415 今天:51100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