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十六字令》 下一条:日子缓缓 心也悠悠
菜园里的岁月传承
  2025-08-27

□ 陆云

我家门前是一块用深绿色护栏圈着的菜园,园里纵横交错地铺着一条条狭长水泥板拼接成的小路,看上去就像棋盘的格子,方正整齐,让人有眼前一亮、赏心悦目之感。

虽然正值炎炎夏日,可太阳一下山,我总想往菜园里跑,不是到黄瓜豇豆棚架上理一理藤蔓,便是拿着镰刀,想要去除草。

这片早先的空闲之地,自打我在这安家立户起,爸妈就常来栽种油菜和黄豆。后来爸妈年纪越来越大,我对他们说:“今后这块地交给我,你们不用再操劳,由我来接管。”如今二十年过去,母亲不再来菜园里劳作,父亲已离开了人世,但我每每种菜,依旧遵循着母亲“清明点瓜种豆”“立夏种苋菜”等教诲;按照父亲教我的方法搭建藤架瓜棚。这块地历经岁月传承,现已成了四季丰饶、井井有条、像模像样的菜园。

我生在农村,打小就浸在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里,看着爸妈在生产队做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目睹着家里养猪养羊种菜,听闻着蛙鼓蝉鸣、鸡叫狗吠的田园歌声长大,那些家前屋后葱茏挺拔的树和婆娑摇曳的竹园,还有生产队里如飘带般蜿蜒环抱着的清粼粼池塘小河、田野上如绒毯织锦般一望无际的稻田都成了刻在我骨子里难以割舍的乡土情怀。

我四十岁那年从老宅搬迁过来时,爸妈都才六十岁出头,那时爸爸还上班,妈妈一个人种这块地。妈妈住在老房子里,我新砌的房子,没有农具,每次都是她扛着钉耙锄头,走一公里的路前来种地。记得妈妈说豆类养地,油菜肥田,便一年黄豆一年油菜地轮番着耕种。一到了收油菜和黄豆时,我和爸爸都会请假帮着她收割。爸爸从老家带上绳子拉板车过来,我们一起将油菜、黄豆七手八脚地捆好,放到板车上。爸爸拉板车,我和妈妈跟在后面推板车,来回跑两三趟,把它们全部都运到老家的场上,等晒干了,再打成油菜籽和黄豆。

妈妈种地,也激发了我的乡土情结。后来我缺什么买什么,陆续添置了不少诸如铁锹、锄头、镰刀等各种农具。再后来我特意买了围栏和许多水泥板,请人把这块地圈成了有模有样的菜园子。妈妈见我热情参与,经营菜园的劲头似乎更足了,于是我开始跟着妈妈学种菜,春日里跟着她点种土豆,把切成块有芽点眼的土豆块朝上,再覆上土,垒成一缕缕土拢子;清明过后我跟着妈妈栽黄瓜、丝瓜、豇豆、茄子和番茄、辣椒。记得妈妈教我栽这些苗子最好选在阴天,一定要先浇足浇透了定根水。妈妈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你要学会什么节气种什么菜。”记得那次我问:“现在能不能种青菜?”妈妈说:“处暑荞麦白露菜。”秋天到了,才可以种青菜,青菜长大一点,还可单棵一行行地移栽,这样冬天就有大青菜吃了。

豇豆、黄瓜和丝瓜属于藤蔓植物,每次给它们搭架子都是父亲的事。一到黄瓜、豇豆、丝瓜爬藤,父亲都会从老家竹园里斩许多竹子,把这些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竹子捆绑扎实了,拉着板车风风火火地赶过来搭架子。父亲搭架子极有章法,黄瓜棚是A字型,先在两端挖深坑埋上粗竹作立柱,立好A字型轮廓后,在中间架上一根根细竹,再用长竹竿横向绑扎,经纬交错间,一个结实的瓜棚便大功告成了。记得搭豇豆棚子,父亲用的是一根间一根反向斜插法,也会横向用竹竿加固。他说:“这样连成了一体,就有无数个小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大风吹不倒。”他还对我说:“竹梢要朝上,将根深插于土中才牢固,梢子在上面,下雨也不会存水。接头之间要留半寸,这样才能绑扎牢固,免得被风吹散。”

父亲对妈妈和我栽种的番茄最上心。每年番茄坐果前后,他都会隔三差五地跑来管理和修剪枝叶。“番茄一棵最多只能留两个头,其它从腋下长出的嫩芽都要掐掉,这样养分才能集中长到果子上。”他每次来,都会教我如何识别主干和侧枝,示范我如何取舍剪掉无用的侧枝,可连续好多年我总没学会父亲教的那些繁复的规矩。去年清明,我又栽番茄,可父亲已经病重不起,七月番茄还未败落,他却去世了。我站在菜园里望着疯长的番茄枝,回味着父亲的话,眼前仿佛浮现出父亲理藤剪侧枝的身影。我突然大彻大悟,懂了父亲教了我多年,我却一直没听明白的道理。原来父亲教我剪掉的那些枝蔓里,藏着取舍的智慧。

这些年我养成了两大爱好,一是喜欢写点东西,二是喜欢这个菜园,总想着莳弄、拾掇这片曾经倾注过爸妈热情的土地。

有人觉得种菜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是一份辛劳。其实不然,种菜也是一门学问,一年四季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不能瞎忙活,要应物候、合时序,还得科学管理。起初妈妈对我不放心,但当她看到我的菜园一年四季都绿色成片、生机盎然时,妈妈笑着对我说:“菜种得不错,你已入门了。”

播种、除草、治虫、施肥,这些都各有各的门道。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生命过程,播种算是这个过程的起始,种子落地,就会生根,细工出慢活,循序渐进,急不得,不能揠苗助长;治虫要对症下药,什么虫打什么药;施肥最好是农家肥,且肥料要恰到好处,不可过量。虽然妈妈夸我种菜入门了,但每当我遇到不懂的事,还总是会去请教她。

伫立在菜园里,我的心中常常会浮现出爸妈在这里种菜劳动的场景故事。我常想“万物皆有灵”,蔬菜与人一样,种菜只要种子落地,就会生根发芽,我们人类从娘胎呱呱坠地何尝不是一粒种子落了地?庄稼在四季轮回中交替生长,人也会有生老病死。庄稼根植于土,做人做事也必须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我为自己脚下踏有一方泥土的厚实而欣喜,也为爸妈和我在这菜园里接续努力,创造出了四季不同的风景而充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52845939
位访问者
本年度:209975319 本月:10345305 今天:86026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