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蝉鸣织成盛夏的序曲,书香漫过油坊镇的屋檐。在油坊镇振兴村的农家书屋,一张张翠色欲滴的“护苗”书签,悄悄走进孩子们的暑期时光,成了最贴心的阅读伙伴。七月流火里,村里这场“书香伴蝉鸣绿签共成长”的主题活动,以“绿书签”为纽带,为乡村孩童搭起了一方洒满阳光的暑期文化天地。
“你瞧,正版书的纸页摸起来滑爽如缎,盗版书的油墨却黏糊糊沾手呢!”农家书屋的“护苗”课堂上,志愿者们搬来一摞摞书,一边比对着实物,一边演起“小侦探辨真假”的情景剧。孩子们瞪圆了眼睛,跟着志愿者的指引翻书、触摸,不一会儿就练出了识别有害信息的“火眼金睛”。活动现场,孩子们攥着彩笔,在特制的“绿书签”上一笔一画写下阅读承诺。更妙的是,这书签里还藏着“小机关”:扫码一点,有趣的网络安全动画就跳了出来。“这样的安全教育,孩子们看得眼睛都不眨,记得牢着呢!”书屋管理员笑着说。
“好书共分享”环节更是热闹。孩子们抱着心爱的书赶来,在绿书签上写下推荐理由:“《小王子》教会我要用心看世界。”“《颜氏家训》里的道理,爷爷说很有用。”……一本本图书在小手中流转,《小王子》里的玫瑰与星空、《颜氏家训》中的箴言与智慧,随着书页翻动慢慢散开,墨香混着青草气,在乡间的风里飘得很远。“往常暑假,娃总抱着手机不撒手,现在每天一早就催着来书屋,说要和小伙伴比谁的书签写得好。”一位家长望着孩子们围坐读书的身影,笑着说道。村里还特意辟出“绿书签图书角”,定期添上适合孩子读的新书,志愿者们常来领着读、陪着讲,书香在这里扎了根。
振兴村把“绿书签行动”装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口袋”,村干部、老师、家长凑到一块儿,拉起了“护苗”志愿服务队。暑假期间,每周雷打不动的“护苗”课堂、读书分享,让健康阅读像夏夜的萤火虫,慢慢在村里亮起来,成了新时尚。
从一张小小的书签到融入日常的习惯,从一场热闹的活动到浸润乡村的风尚,油坊镇用巧思让“护苗”的种子在泥土里发了芽。这不仅是给孩子们的成长撑了把“保护伞”,更是给乡村文化生态浇了瓢“滋养水”。“我们想借着‘绿书签’这个小物件,把乡村文化振兴的文章写得更厚实。”油坊镇相关负责人姚亚文说,接下来要把这做法在全镇铺开,给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多铺些“清清爽爽的文化绿”。
(张梦娇 濮正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