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食物对药品的影响 下一条:公告
三年无改
今河南上蔡   2011-12-20

        张家春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没:去世。 行:(读去声)行为。 三年:非实指,表示较长一段时间。      【直译】      孔子说:“当父亲在时,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了,观察他的行为;三年内不改变父亲生前好的作为。这也可以说做到孝了。”      【述评】      《大戴礼·本考篇》:“孝子,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      朱子《集注》:“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以见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然不得为孝矣。”本章中的两“其”字,朱熹认为是指儿子。有人提出反意,“其”是指父亲。朱熹未反对,可以二义并存。      尹子曰:“如其道,虽三年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不忍故也。”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所当改而可以不改者耳。”      颜师古曰:“言父有不善之行,当速改之。若惟思慕而已,无所更易,是重显先人之非也。”      江中《述学释三九》:三年言其久也。何以不改?为其为道也。若非其道,虽朝设而夕改可也。何以知其言也?昔鲧治洪水失败,被殛(诛也)死于羽山,由禹接替,乃成。蔡叔启(居也)商,惎(音jì)间(叛乱)王室,其子蔡仲改行师德,周公以为卿士。命之以蔡,此改乎其父之道也。      欧阳修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表示怀疑。他说:“国家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有不俟三年而改之矣,何概云三年无改邪?”      《论语补注》:“三年无改”,夫子之教孝也。然自有此语,而后世遂为疑案。以为不当改耶?则旧且不可改,何有于父?终身守之可也,何限三年?以为必当改耶,则行且有损,干蛊之谓何(注:干蛊,是“干父之蛊”的简称;是儿子能担任父亲所不能的事业,叫“干蛊”。见《易?蛊》)?改之是以成父名而掩其迹,何待三年?此理可疑者也。吾谓不难以一言断之,夫子不曰“三年无改于父之行”,而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言道则非不善可知,既非不善,自不必急于更改。      道,路也。有道,是有可行之路;无道,是无可行之路。前面说过,蔡仲改变了他父亲蔡叔扰乱王室行为,周公旦以其为士卿,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这难道错了吗?孔子最崇拜周公,决不会背其道而行之。此章的歧义来由,就在于一个“道”字,读古人书,不可不慎也。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11559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590268 本月:1266143 今天:24981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