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扬中要闻 |
|
|
|
|
坐落于新坝镇东部的双新村,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扬中第一”。全市第一个村域规划出自这里;全市第一份农民致富档案从这里诞生;全市第一个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的行政村和全市第一大村办企业华鹏集团都来自双新。双新村,以10多年连续位居全市行政村之首,成为扬中名副其实的“第一村”和“小康村”。双新村,已经成为扬中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活档案”和“启示录”。
科技兴农增后劲
改革开放后,双新村在全市率先建起了农场,依靠科技进行规模生产。全镇1100余亩农田,成了双新村早期的“试验场”和“作战区”。
陶成根是双新村农场的场长。陶成根说:“早些年前,村里就多方从外地引进先进的谷种,并聘请专业农技人员来村指导,稻麦的产量逐年攀升,全村的老百姓心里甭提多乐呵了。”今夏,从双新村一份登记材料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亩产达800公斤”的字样。老百姓看着家中堆起的一袋袋粮食开心地说:“真得感谢老陶,应该为他记一功。”
双新村依靠科技,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在全省多次举办的丰产竞赛中,双新村经常夺魁。
大刀阔斧搞工业
“发展好村级工业经济,是我们村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为了发展工业经济,我们倾尽所能,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工业搞上去。”这是双新村党委的声音。
工业兴村,这是双新决胜未来的又一战略选择。为此,村里克服资金、人才、技术等多个难题,以人引人,以外引外,招兵买马,集聚了一批能人和一批项目。“风风火火闯市场、兢兢业业创事业”成了双新上下的流行口号。
短短10多年间,双新村创办了6家村办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华鹏集团,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电力电器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去年实现年销售6.08亿元。
双新村党委书记刘济民感慨地说:“思路决定未来,发展工业也是这样,必须拿出足够的胆识和勇气,大刀阔斧地干一场。”
目前,双新村拥有各类所有制企业30多家,今年该村的工业产值可望突破7亿元。
增添农民幸福感
在双新,只要是有利于农民的事情,村两委都会想方设法把事情做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在全市率先推行的“农民致富档案”,为全村近3000名群众撑起了保护伞。几年来,依靠这一本本档案,双新村为300余人实现了就业安置,为10余户村民办了农村低保,累计帮助30多户家庭解决了子女上学困难,提供致富信息100多条。
150亩近350户集中居住的“建新小区”,成为双新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优美的环境、秀美的绿化、整洁的道路、齐全的配套设施,这些都让双新居民心神爽朗。
几年来,双新村还投入30多万元建成了2个老年活动室,配备了书橱、乒乓台、羽毛球、象棋等活动器材,并新建了篮球场等室外健身器材,老年秧歌队、太极拳队、舞蹈队等10余支队伍远近闻名,歌舞文体表演还多次获得市、镇比赛一等奖。
双新,在小康之路上阔步前行。
□黄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