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19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镇江扬中一家专卖寿衣与百岁衣的服饰店前,多名外籍顾客误将寿衣当作传统服饰驻足挑选,其中还有人挑选寿衣。一时间,该视频在网络上登上热搜,引起热议。不少媒体以“店主诚信化解文化误解”为题报道。然而记者在实地走访后发现,该事件真相却与视频描述以及一些媒体宣传报道内容大相径庭。
20日下午3点,记者刚踏入该事件当事人在我市利民市场的门店,便听到了耿桃娣的抱怨声:“骚扰电话不断,好多人来骂我,真的已经影响到了我的工作。”
“关于视频和一些媒体说的‘他们先提要买寿衣,您婉拒后,他们才转而买了帽子’,这件事儿是真的吗?”当记者抛出这一问题后,耿桃娣摆了摆手说道:“根本没有‘误选寿衣’这回事,他们从头到尾只是买普通戴的帽子!”耿桃娣解释,自己的店铺虽售卖寿衣与百岁衣,但同时也经营普通帽子、鞋子等日常服饰,并非“专卖寿衣”。当天,几位外籍人士先是到隔壁摊位询问鞋子价格,因未谈拢才进店购买帽子,一进门就明确表示“要买帽子”,挑选的也都是常规款式的日常帽子。
“他们几个人里面有人会说简单中文,还拿手机计算器还价。”耿桃娣回忆,她最初给帽子报价25元一顶,外籍人士先后还10元、12元,最终以15元一顶的价格成交,一共买了4顶。
耿桃娣坦言,即便外国人真想买寿衣,她也不会区别对待,“扬中人最讲诚信,不会因顾客身份不同而改变态度”。她提到,曾有媒体电话采访她,但最终报道仍突出“外国人买寿衣、试穿寿衣”的错误信息。此后,网络上不仅出现“寿衣出口”“外国人试穿喊酷”等调侃内容,更有网友持续对她言语攻击。无奈之下,在隔壁家纺店店主方娟的帮助下,耿桃娣首次发布抖音澄清视频,却未能平息舆论。
方娟作为该事件全程目击者,感到十分气愤,她说:“耿阿姨开店三十多年,一直勤恳诚信,因为这个短视频的发酵、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阿姨门店的生意、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为客观还原事件,记者前往利民市场监控室查看了事发当天监控。录像显示,几名外籍人士在耿桃娣店铺停留约8分钟,从进店到离店始终在试戴帽子、议价,最终成交离店,未接触寿衣。
记者在现场还了解到,耿桃娣20日16点32分已联系上了这一视频拍摄、上传的原作者,原作者已于20日18时06分删除了该视频,并发布了澄清、道歉视频。随后不少媒体纷纷转发这一事实真相,由市融媒体中心出品的“微扬中”公众号也于当晚19点19分发布采访调查结果,帮助耿桃娣澄清事实真相。
21日下午3点,利民市场内人流如常,记者再次走进耿桃娣的店铺时,她正在店内整理着货品。谈及目前的变化,耿桃娣多次提到对媒体的感谢,“谢谢扬中本地官媒和一些其他地方媒体的澄清报道,今天收到的陌生电话和微信加好友的少了大半。” 耿桃娣拿出手机翻了翻通话记录说,“昨天一共删了379通电话,全国各地的都有。现在原本被‘打爆’的手机终于‘降温’了,恶意辱骂的电话基本没了,但偶尔还会有陌生号码打来。”
对于接下来的期待,耿桃娣说:“希望快点结束这场闹剧,安安稳稳守着我的小店,恢复以前平平淡淡的日子。”
记者在市场内随机询问了几位商户,大家均表示其实只是一件买帽子的普通事情,由于耿桃娣门店“兼售寿衣与日常服饰”的特殊性、外籍客户与本地市场常见客群的差异性,才有了这场偏离事实的传播闹剧。商户何卫红说:“现在网络传播太快了,有时候一句话、一个片段被剪出来,很容易就变了味。希望大家在网上冲浪的时候能够了解事情真相,别看到一点不实内容就跟着转发、评论,多等一等、看一看真实情况,不要让像耿阿姨这样的人再这样平白受委屈、生意生活都受影响。”
(赵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