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通达商厦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文明迭变永远在路上
——第150次“组团”集中行动观察
  2025-10-20

  

10月17日上午,全市23个“组团”闻令而动,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核心主城区到城郊结合部,一场针对市容环境、社区治理、公共秩序等问题的“集体会诊”同步展开。这一场景,既是“组团”行动常态化推进的生动缩影,也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型。

在“五个岛城”的建设蓝图中,城市文明建设早已不再是短暂的“冲刺跑”,而是一场考验韧性、智慧与初心的“耐力赛”。当第150次行动的脚步依然坚定,这一问题引发广泛思考:在从“文明城市”创建向“城市文明”建设跃升的新阶段,“组团”机制如何因时因势,进一步深化拓展?

答案,蕴藏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实践中,也映照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落在平常”的治理导向里。回望来路,并非沉湎于过往荣光,更是为了清晰方向、积蓄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建设的征程中,以更坚实的步伐再赴新程。

以“坚持”为底色,让惠民实事久久为功

“以前在路边摆摊,风吹日晒不说,环境也杂乱。现在搬进市场里,摊位固定、干净整洁,生意都比以往更红火了!”全新升级的利民农贸市场内,农户李阿姨对“百姓菜篮”自产自销区赞不绝口。这一区域原是市场外的露天摊点,设施简陋、管理困难,如今通过整体规划,被引入市场内部统一管理,既为农户提供了免费经营的固定场所,也让市民的“菜篮子”装进了更多本土风味。

文明建设最忌“一阵风”,最难是“持续功”。“组团”行动能从萌芽到扎根,靠的正是坚持不懈的韧劲。从金苇桥疏导点的微改造,到利民市场自产自销区的整体升级,全市十余处便民疏导点的优化,让数百名菜农从“提篮叫卖”到“安家落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这种坚持,不仅让“烟火气”与“文明风”相得益彰,更以绣花功夫推动治理效能渗透到城市的细枝末节。

而坚持远不止于市场改造。从小区“僵尸车”清理到流动摊贩规范,从卫生死角整治到基础设施修补,23个“组团”累计开展2700余次行动,以常态化机制根除治理顽疾。每一次“下组团”都是对“品质岛城”承诺的践行,每一次攻坚都在扩大文明红利、传递城市温度。坚持,让“组团”如藤蔓延伸,使受益面不断扩大,将“人民城市”的价值底色深深镌刻于日常。

以“创新”作引擎,为精细治理注入动能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组团”集中行动中,扬中以“变”应“变”、随“变”而新,推动治理方法持续创新、治理层级不断深化。

这变,是“组团”视野在延伸——卢浮至尊小区地处城西新兴片区,其北侧商铺沿线长期存在管理薄弱问题,道板破损、垃圾桶脏污、停车杂乱等顽疾屡有反复。新联社区“组团”精准施策,组织属地、城管、交警、市政等单位现场办公,明确整改方案、分解任务、限时完成,推动问题实质性化解。与此同时,针对吾悦广场等重点片区,各相关部门联合成立新城社区“组团”,持续织密治理网络,“组团”的触角不断向新兴区域覆盖。

这变,亦体现在“组团”机制在深化——行动频次更趋科学,从原先每周集中行动,优化为每两周错峰开展,并辅以日常因需灵活调度,推动“组团”从高频攻坚转向常态化、可持续的治理节奏。夜晚的江洲广场,城管与交警值守疏导夜市秩序;清晨的博联农商城,市场监管局牵头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推动整治常态化;社区网格长利用晚间居民在家的时机,带领群众协同消防、物管人员清理楼道杂物……“集中+分散”的灵活调度,让响应更精准、治理更贴地气。

这变,更源于“组团”力量在增强——牵头机制从“五方共建”拓展为“5+X”轮值模式,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新坝镇等单位陆续加入,推动牵头主体更多元、责任分工更清晰。港联社区“组团”由住建局牵头,整合消防、公安、属地等力量开展小区综合检查;中桥社区“组团”由消防大队牵头推进“飞线”充电专项整治……越来越多的专业力量持续下沉一线,形成协同共治的合力。

这一切,正是“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依托“组团”在深度、广度、参与度的“全方位”升级,扬中以“解剖一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的韧劲,破解各类问题超200件。

以“拓展”聚合力,将治理优势转为胜势

城市治理的每一次进阶,都始于对民生需求的细微感知,成于系统思维的扎实落地。

早期的“组团”行动,恰似精准的“针灸疗法”,直指群众关切的具体问题:破损路面的修复、卫生死角的清理、公共设施的完善……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许多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随着实践深化,扬中逐步将治理重心从“点状破题”扩展至“全域焕新”,以“组团”为纽带的协同机制,如同城市肌体中活跃的血液,从“疏通毛细血管”向“激活整体脉络”深化,推动治理效能持续增强。

明珠湾东巷的变迁,正是鲜活样本。作为商业业态丰富的特色小巷,这里曾面临停车混乱、通行不便、环境杂乱的复合型难题。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文明创建惠民工程后,摒弃零敲碎打式的整改,以“游园式”改造为理念,启动了逐年提升计划:住建、市政部门牵头道路“白改黑”与空间重构,将原易破损的大理石路面统一改为沥青路面;交警、城管部门通过“人性化劝导”与“常态化管理”,持续优化动态秩序;属地社区则深入动员商户、居民共商共治……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加入,形成了“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这种“拓展”,不仅是治理机制从“单一部门负责”到“多部门协同”的升级,更是城市文明从“行政推动”到“社会共治”的进阶。它让治理力量从“单打独斗”走向“组团攻坚”,在回应群众期待的同时,也为城市注入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走在扬中的大街小巷,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环境的变化,更是治理理念的进阶、文明体系的成型。

“我们永远在路上”——这不仅是扬中“组团”集中行动的实践写照,更是对人民城市建设规律的真切认知。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文明远征中,扬中始终以坚定的步履,书写“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更优答案。

□ 杨蝶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3475405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86867382 本月:20707394 今天:20639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