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漫谈“假溜”及“假溜”烧饼 下一条:热烈庆祝江苏扬中印刷有限公司成立70周年
三茅街上的寄售商店
  2025-10-15

  

□ 陆尊

整理出几张老照片,是八十年代江洲东路一排粉墙黛瓦的平房,现在扬中商城位置,老木牌上依稀可见:“三茅物资回收站”和玻璃上贴的“寄售商店”店招,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四十多年前。

儿时就知道将家里的坏套鞋、破铁锅拿去收购站卖掉,卖的钱可去买东西吃,换糖摊子也可直接换了糖吃。当然换糖的也是小本买卖,像羊皮、废铜等也收不起,只能卖去收购站。收购站主要收购金属制品,家中的废铁、废塑料、长头发直接去卖,铜脚炉、香炉蜡烛台、铜锁等称了直接取票到另一个窗口拿钱,如果是铜线、铜块、铜柱等,就必须开证明才能收,当时就出现过某厂工人将铜铝件卖收购站而被扭送公安局的事情。我和国胜同学,在电子仪器厂门口垃圾中,曾经发现一些废电阻、电容,积少成多拿去卖,被像审犯人一样问了好一会儿,才顺利拿到钱,到扬中饭店门口美美地狂吃了4、5个肉包子。

自小就知道老洗玉厂门口有座“当铺桥”,也听三茅街上老人讲的头头是道:解放前穷人没钱过日子,就将家里值钱的物品拿到当铺桥的当铺当了换钱,但可保留一段时间,有了钱又可赎回,时间过了成了“死当”,当铺就可自行处理了。

在三茅收购站内开“寄售商店”,印象中是我上小学开始,有些人家有旧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照相机、衣服、瓷器、古董等老物件,就可送来寄售,价格双方商定,如电视、收音机原则上不超过新的价格,东西卖出去后,寄售商店才能给卖家钱,收取一定比例的寄售费。

小岛昔时封闭,所能见到的稀罕之物就会出现在寄售商店内,因每天上学必经此店门口,从右边收购站大门进,从寄售商店大门出,扫视一下柜台内有无新的物品,成了一种常态,几天不去心里就空落落,也仅仅是看看,囊中羞涩自然光看不买。

儿时仅见过季老师挂在脖子上立式的“海鸥”120相机,某日竟在寄售商店看到标注“民国”的单反相机,其它大多是国产老相机品牌,主要包括“上海”“珠江”“红梅”等,比县百货商店新相机品牌多多了。除了“上海”“梅花”表,还有带链子的怀表,当时一对青花清代花瓶,标价就几元钱,放在柜中几年生灰了,也不见谁买,心想售卖者也够倒霉的。店内成交快的就数自行车了,主要是“凤凰”“永久”“飞鸽”牌,那时计划经济,没票买不了新车,那种“除了铃子不响,哪儿都响”的旧车,一上柜马上就会被抢走,甚至和营业员开好后门,有时都等不到上柜。手表、收音机、电视也是热门货。而冷门的当数老旧货了,铜佛像、花瓶、古玩、字画,是我最爱看的,也成了我后来收藏的启蒙。

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整个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寄售商店的商品也越来越高档,票证时代也已过去,收音机卖不动了,“三洋”录音机吃香起来,自行车不紧俏了,摩托车也进了店,玻璃展柜内也从手表为主,变成了金器、银元的主柜,偶有名家字画也挂上了墙。外面的黑板上甚至有了房屋和汽车的信息。

终于某一天,这一排承载了我们年少记忆的平房拆了,现在依稀还能感觉到这条老街的风,带着那年夏天的味道。1993年底,此地建成了总高五层的扬中商城。三茅街上各种中介店、二手物品商店、古玩店逐渐取代了曾经的“寄售商店”,寄售商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无论是寄卖者还是购买者,当时只道是寻常事,回首难觅旧时光,留给我们的仅存追忆了。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3045825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81910431 本月:15750443 今天:36412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