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10分,209路长旺线准时从公交总站发车。这是一趟串联城市与集镇的摆渡车,载着早起的市民、赶集的老人、通勤的年轻人,缓缓驶过22个站点,往返于城区与长旺之间。记者跟随这趟早班车,见证了一条公交线路背后的淡淡温情与文明默契。
车辆刚出总站不久,沿途陆续有乘客上车。行至文景广场站时,车厢已接近满员,却秩序井然。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缓步上车,前排的年轻人侧身让行,无人催促,也未闻埋怨。司机朱江一边微笑致意,一边提醒“注意脚下”,遇到熟客还会轻轻点头。“一天的好心情,从‘友好’出行开始,这就是城市文明的温度吧。”每天乘这趟车上班的汪小姐感慨道。
79岁的钱贵娣是这趟车的“常客”,每天乘209路往返于城区和兴隆街边的小店。“司机师傅特别准时,我都是掐着点来等车,夏天少晒太阳,冬天不吹冷风。”她说,“朱师傅开车稳当,上车总提醒‘坐稳扶好’,我坐她的车特别安心。”钱阿姨还提到,有次把东西落在车上,第二天司机主动归还,“东西丢在车上,他们都收得好好的,还会帮忙打听是谁落下的。”
记者了解到,不少老人清晨6点半就从长旺出发,前往城区子女家,顺便带上自家种的蔬菜瓜果。为方便老年乘客,车站安装了自动报站报时装置,车辆快到站时语音提示清晰可闻。“不用眯着眼看站牌,听声音就知道车来了,心里暖和。”常在人民医院站乘车的廖阿姨说。
今年是朱江在209路上服务的第十四个年头。作为长旺车队的队长,她的作息完全跟着班次走。若赶上6点半的头班车,为了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她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准备早饭、打理家务,5点40分准时出门。岁月未曾改变她爱美的心,每天出发前,她总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从汽油车到新能源车,车辆在变,线路未变,朱江的耐心却愈发细致。“王大爷,早上好,往里走,注意脚下”“奶奶,前面有位置,坐稳啦”……这样的叮嘱,她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209路乘客以中老年人为主,有人记不住站,有人不会扫码,朱江从不急躁,“跟老人们处久了,急脾气也磨慢了。”
这条单程约15公里的线路,一天共有28个班次。朱江每天要跑5个来回。十四年如一日,她与乘客之间建立起一种“守时的默契”,市民通过时刻表或“江洲行”APP实时查询,几乎可以“掐点”到站,省时省心。
209路长旺线,不仅是一条通勤线路,更是一座流动的文明驿站、一段连接城乡的温情纽带。它用准时与耐心,承载着居民的日常,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与品格。
□ 冷旭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