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怒斥731 下一条:过年杀猪
素负盛名的创作之家
  2025-09-24

  

□ 范继平

北戴河,古往今来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她的美在于其碧海蓝天的自然画卷,千年沉淀的人文底蕴与四季皆宜的生态之美,构成了一幅兼具灵动与厚重的滨海诗篇。我最早知道北戴河是在高中时,一位语文老师讲解毛泽东那首气势磅礴的词《浪淘沙·北戴河》,他吟诵时的那种陶醉神情,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后来还知道毛主席曾有一段时间在北戴河避暑、办公和度假,这让北戴河充满了神秘色彩,也让我对它充满了向往。

2025年9月初,暑气未消,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休假通知,来到了北戴河创作之家。创作之家坐落在北戴河安一路。大门右翼墙上,镶嵌着一块黑底银字“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的标牌。走进铁艺大门,一幢欧式三层小楼突兀眼前,小楼前墙牌匾上,由文学巨匠巴金题写的遒劲有力的“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大字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院中左侧便是两棵比肩相拥、硕果累累的百年核桃树。一棵略高,向东倾斜,像是在迎候初升的朝阳;一棵稍矮,向西舒展,仿佛要挽留落日的余晖。接待的老师告诉我,这两棵核桃树已逾百年,它们见证了创作之家的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筹建作家疗养所,到文化大革命被企业占用,再到粉碎“四人帮”后回归作协并改名为“创作之家”。右侧是一块草坪,一块一米多高、上面镌刻着人民艺术家王蒙题写的“清悦”二字的玉石立于其间,紧挨着的是绿树成荫的健身场地。这座欧式小院,门面不甚张扬,院落小而雅致,倒像是故意隐于市井之中,颇有几分“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的意境。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九点,我们来自海南、湖南、江苏、天津、吉林等地的25位作家有幸聚集在会议室一起观看阅兵式。当雄壮的队伍走过天安门广场,我不禁心潮腾涌,老泪盈眶。在这片曾经留下无数文人身影的地方观看恢宏浩大的阅兵,别有一番感触。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满怀阅兵式带来的激情,我们来到了当年毛主席写下《浪淘沙·北戴河》的地方。1992年,北戴河区政府在当年毛主席观海处敬立了伟人塑像。塑像一侧镌刻着《浪淘沙·北戴河》,我轻声吟诵着“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眼前塑像叠印出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伟岸身躯,那撼天震地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穿越时空在北戴河上空回响……

午后,天气炎热,但树荫下却格外阴凉,文友们聚在树下聊天交流。虽然头发都已花白,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明亮。说起文学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谈及创作,娓娓而谈、余音绕蔓。想来,这百年核桃树下,曾经有多少文学大家在此畅所欲言,又有多少文学巨匠曾在此凝神静思?郭沫若是否曾在此构思历史剧《蔡文姬》?巴金是否曾在此冥想散文集《随想录》?冰心是否曾在此斟酌诗篇《繁星》?这些都已无从考证,但这两棵核桃树想必是记得的。在这片绿荫下,文学得以休养生息,作家得以积蓄力量。这两棵核桃树百年如一日地坚守,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在创作之家,我凝视着走廊两侧墙上的名家字画,这里汇集了中国文学太多的记忆。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冰心、曹禺、王蒙等,曾在不同时期来到这里度假,留下了凤表龙姿的身影和盈帙满笥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条时光回望长廊。如今我们来到这神圣的文学殿堂,感受着一脉相传的深情厚意。

空闲时,我坐在核桃树下的椅子上,默默地仰视,核桃树四周伸展的枝条犹如伞骨,浓密的绿叶犹如伞布,像是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核桃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有的甚至垂到了地上。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明初刘崧《核桃树》中的诗句,“叶底青丝乍委纕,枝头碧子渐含浆”。一年又一年,迎送了一批又一批来这里养精蓄锐的作家,他们带着各自的疲惫与憧憬而来,又带着满满的灵感与力量离去。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核桃树见证着作家的更迭,也见证着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每一批作家在这里留下的足迹,都如同树上的年轮,一圈圈地记录着时光的故事,一圈圈地拓展着文学的边界。这不正是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吗?

“创作之家”就像一座文学的灯塔,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创作环境,更成为了作家们心灵的栖息地。在这里,没有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只有文学的纯粹与宁静。作家们可以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和创作中去,让自己的思想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休假结束时,我在会员簿上留言:“碧浪洗尘心,清风拂素襟。雕龙文苑客,枕海听龙吟。”此次北戴河之行,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休假,更是一场与文学、与历史、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在这素负盛名的创作之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文学巨匠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思考着人生的意义与文学的真谛。

文学与自然和谐共生,创作与梦想相互激荡。“北戴河创作之家”既是疗养所又是创作圣地,既有前辈精神滋养又有当代激情四射,是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的殿堂,而对于我来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1838629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8458978 本月:2298990 今天:23374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