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赞太极人
过年杀猪
  2025-09-30

  

□ 范选华

小时候,一埭到头,几乎家家养猪,过年杀猪也是家家要做的一件大事。晨曦微露,凄厉的猪嚎叫时常惊醒我们的美梦,这也告诉我们:年,就要来了!

我念大学之前,家里一直养大猪(肥猪),有时还存栏两条。进了年关,父母就开始商量请哪个“杀猪的”来家里杀猪。自己生产队的小明手脚快,五队的有武做事“细毛”,讨论来讨论去,都是家隔壁邻居,干脆一人一年轮着请。我关心的是到底哪天杀猪,我好早点起来,看看那个小明手脚到底有多快,那个有武又有多么的“细毛”。连续看了几年,也没看出个“清头脑事”(扬中话,意为究竟)。后来读《庖丁解牛》才明白,这两个人在我们那里至少也算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游刃高手”了。

杀猪不同于卖猪。杀猪,要饿猪天把,以免清理内脏时粪便过多。而卖猪则要出劲地喂猪,增加的“毛屎”(扬中话,意为毛重)都是钱。那时卖猪,大多是把猪送到供销社下面的“杀猪作”(屠宰场),称重算钱。我记得永胜街上的“杀猪作”就在农具厂后面。分田到户后,“杀猪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言归正传说杀猪。杀猪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技艺。有一出戏叫《屠夫状元》,其主人公叫胡山,上台有首定场诗:“劲大力大吹猪腿,手疾眼快采猪毛,翻肠倒肚儿——好臭。”这几句顺口溜式的定场诗对杀猪作了最为直观而形象的描述。

年关将至,约好“杀猪的”那天,滴水成冰。天还没亮,父母就起身,烧开水,拿梯子,绑板凳,敞步檐前的灯雪亮的。一切准备完毕,“杀猪的”和帮忙的邻居陆陆续续地来到我家,寒喧几句,吃根把烟,“杀猪的”穿上皮围裙,带着父亲几个人去猪窠里捉猪。我跟在后面,去看最后一眼我曾喂过几次的“二师兄”。昏黄的灯光亮起,猪一骨碌爬起来,哼哼唧唧朝猪食槽这边走过来,看到“杀猪的”那陌生肃杀的面孔,竟懂得般地往窠里面躲了躲。我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恐惧,或许它也知道这“吃了就睡”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杀猪的”和父亲他们商量怎么捉猪时,我逃出了猪窠,那凄惨的嚎叫声刺得耳疼,也让人心生不忍。其实,我知道,真正于心不忍的是母亲,这猪是她从小一天天喂大,时光荏苒,她与猪之间的情感也日渐深厚。眼见这猪即将被杀,母亲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喻。

猪窠里一阵很大的动静过后,猪开始撕心裂肺地嚎叫,我知道那猪终是拗不过被杀的命。几个人从猪窠里抬出那前后腿被牢牢捆住的猪,按放在几条长板凳拼成的“案板”上。猪仍在拼命嚎叫,浑身都在挣扎,意图挣脱这将死的羁绊,不过这一切都是徒劳罢了。

“杀猪的”嘴里叨着“点红刀”,一条腿跪在猪身上,一只手搬住猪下巴,用力向后搬直,找准咽喉部位的血管后,用“点红刀”顺向直捅进去,然后将刀翻转一下再拔出来,血随刀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用来等猪血的搪瓷洗脸盆。几秒后,猪叫声渐弱,猪四肢也不再抽动,只有脖颈上的刀口子还在咕噜咕噜地冒着血泡。

“杀猪的”搬住猪下巴的那只手缓缓摇动猪头,另一只手压挤腹部,好使膛内的猪血流净。在民间,猪血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来年六畜兴旺。这猪血也是美味,杀猪当天送几块煮好的猪血给邻里乡亲,这也是扬中人最纯朴的乡风传承。

猪血放净后,开始“吹气褪毛”。这也是传统屠宰技艺的核心环节之一。

“杀猪的”在猪后腿蹄踝处割开寸余长的口子,然后用2米长、拇指般粗细的铁捅条(行话叫“梃条”)从这个口子捅进去。第一下,直捅到耳根处,然后抽回一半再捅背部和腹部,捅完上面将捅条抽回沿后裆捅至下边那条腿。将猪翻过身再如此这般捅好另一半身子。抽出捅条后,在切口那插入20公分左右长、捅条一样粗细的竹管子。“杀猪的”趴下身子,咬住竹管,腮帮鼓起,开始吹气。随着那猪皮慢慢鼓起,杀猪佬的脸也因为憋气而涨得通红。说实话,看那“杀猪的”吹气,我的腮帮子都在隐隐作痛。

待那猪被吹得滴溜滚圆的,“杀猪佬”如释重负,大喘口气,拔出竹管子,将切口用细绳绑紧。随后,几个人合力将猪抬入盛着滚烫开水的超大“腰子盆”里。“杀猪的”捞起袖子,给猪“搓澡”。只见他不停地翻转那硕大的猪身,全身烫遍、烫透,趁热分别将猪鬃、猪毛采下,剩余用“刮刨”刮干净。据说,这烫猪褪毛讲究的是干净利落,时间越短,猪肉才越嫩。

刮了个大概的猪,用大铁钩子钩起后腿,倒悬在梯子上,准备开膛。开膛前,先用清水将猪身清洗一遍,边洗边用刀将全身再刮一遍。

开膛时,先将猪头“落下”,再从肛门处开刀,剖开猪腹,直至胸腔隔膜处停下,迅速地从直肠处割下掏出所有的“白下水”(大肠、小肠、肚)。然后,再向下剖开胸腔取出“红下水”(心、肝、肺等),再用清水将整个猪腔冲洗干净。

“红下水”掏出来后,晾在一边不作处理,先处理“白下水”,行话叫“翻肠倒肚”。先将猪肚割下,将“胃容物”倒净后翻过来,洗干净;猪小肠,割下来从一头撸下来,边撸边将其盘起来。最考验技术的是处理大肠。大肠的肠衣很薄,“傍”在肠子外的“花油”很厚,扯“花油”必须十分小心,一旦肠衣弄破,洁白的“花油”沾上肠内秽物就没人要了。“花油”扯完,再来翻卷大肠。这一段那“杀猪的”动作十分麻利,手脚更快,因为那味儿熏人的很。

杀猪快完工时,天已大亮,来了几个睡眼惺忪的小孩儿,围上来问道,你这还有“猪泡泡”吗?有!“杀猪的”乐呵呵地将“猪泡泡”洗干净,送给围观的小孩儿。“猪泡泡”就是猪的尿包,拿到“猪泡泡”的小孩,找一根麦草管子,从尿包口伸进去,把尿包吹得篮球那么大,然后扎上口,当球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这边孩子们闹着玩着,那边挂在梯上的猪肉还冒着热气。“杀猪的”挥舞大砍刀,将猪的身体精准地劈成两半,斩个后腿留给主人家过年,其余的用大称抬起来称个份量,再用白纱布裹住,横放在自行车后座上,那些主家不留的猪下水分别用“稻草绕子”系好挂在龙头上,收拾好“家伙榔头棒”,杀猪成功!

后来,“杀猪的”也开始与时俱进,不再鼓起腮帮子“吹气”了,改用打气筒。再后来,打气筒也不用了,干脆直接生剥猪皮了,那带毛的猪皮有人上门来收,价钱不菲。只不过,那没皮的肉吃起来怎么也没带皮的肉香。

我也说不清什么时候,扬中的乡村不再养猪的,过年杀猪的情境也越来越模糊,但那种独特的热闹景象和对年的期待依然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写到这,我才明白,为什么现在过年没了年味?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连杀一头猪这样期待已久的盛事都不会再有了!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61838761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68460393 本月:2300405 今天:23515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