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联盟在“中国工程电气岛”扬中的正式成立,不但开启了江苏电力装备产业“集团军作战”的全新模式,更成为我市串联行业资源与企业发展的关键纽带。
联盟落地与我市工程电气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是我市深化科技创新“五项工程”、赋能智造岛城建设的生动实践。当前,扬中工程电气产业已形成显著集群优势、完整产业链条与扎实创新基础——全市拥有370家规上电气制造及配套企业;2024年贡献产值512.2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46.2%;产品覆盖800KV及以下输变配设备七大系列上千个品种;集聚15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盟成立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整合这些产业资源,助力当地聚焦“创新驱动、项目攻坚、服务生态”三大方向,在“三首两新”培育、“专精特新”提升、“智改数转网联”等领域实现突破,加速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构建“发、输、变、配、用、储、云”全链条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悉,联盟129家成员单位中,扬中本地企业占据18席,占比近17%。这其中,既有大全集团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也有一批深耕细分市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行业端看,联盟成立直击当前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痛点,为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提供了协同平台。当前,工程电气行业面临内卷加剧、大基建需求减弱、新能源与房地产行业低谷导致设备需求下降的多重压力,行业订单、价格、利润持续走低;同时,核心电子元器件、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领域的技术短板,也成为制约行业向高端化升级的关键瓶颈。联盟成立后,将依托“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协同机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助力行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附加值,抢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
从企业端而言,联盟成为赋能企业发展的“动力引擎”,精准对接企业在技术、市场、转型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于大全集团这样的行业龙头,联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合作空间——既能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化技术联合攻关,又能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加快绿色化转型,还可借助联盟影响力在标准引领、应用示范上更好地“走出去”。“我们将发挥理事长单位作用,推动联盟实体化、机制化运行,构建高效能产业协同平台。”大全集团执行总裁葛飞的表态,道出了龙头企业借助联盟实现更大发展的期待。
联盟成立消息传出后,我市本地企业积极响应。大航有能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缪士勇表示:“大航有能将以该联盟为纽带,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搭建产学研用高端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融入共建联盟生态,协同产业合作伙伴,努力为实现智造岛城贡献力量。”
大航有能的实践,早已印证了技术创新的价值:其专精特新产品智能化“云边融合配电设备”,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系统大型工程项目中稳定运行;产品“智能预智化箱式变电站”,在三峡能源等国家投建的大型新能源场站基地高效运转;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以能源路由器为核心的光储充氢多元耦合微网系统”,已形成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落地……这些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市企业在新能源配套装备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
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撑领域,其发展不仅关乎能源安全,更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当前,我市正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五五”规划编制要求,围绕“五个岛城”建设,谋划“十五五”电气产业发展方向。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特色优势明显、产品关联度高的电气企业,实施产业链精准优化与梯度培育;支持电气企业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产业领域,加速构建并完善具有扬中特色的“发、输、变、配、用、储、云”全链条现代化产业。
(张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