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年产值超1亿元”……近年来,一家名为江苏大力城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力城”)的企业快速成长,成了我市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而与企业一同成长蜕变的,还有曾经因接手负债企业被称作“负二代”的高勇。历经二十余载,江苏大力城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勇,这位75后创二代用“实干”二字,在扬中这片热土上写下了一份厚重的兴企答卷。
以“诚”破局
在债务泥潭中锚定生路
“别人接手家里企业是‘富二代’,我是‘负二代’,和岳父仇玉林一起把大力城接管后,等于是从零出发。别人是平地打造企业版图,我们是从地下。”谈及最初的创业经历,高勇感慨万千。
曾经的大力城是我市一家老牌乡镇企业。2004年上半年,受改制流程不畅、市场判断偏差等影响,企业几乎处于停产状态。为了救活垂垂危矣的企业,5月,作为该企业曾经创始人之一的仇玉林,带着女婿高勇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大力城自此重生。
高勇回忆,初进大力城不过26岁,当时他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账上没有钱,没有订单,人心涣散,到了年底办公室里挤满上门催债的人,统计后发现有2000多万元的债务。”面对这样的天崩开局,高勇并没有放弃,他与岳父一家家约见供应商谈还款计划。真诚的态度与“5到6年分期还款”的承诺,让供应商们看到了诚意,至2005年初,所有供应商均签订还款协议。
在谈债务的同时,翁婿俩更清楚“生产不停”是企业的唯一生路。依托大力城在电力行业的老口碑,他们迅速对接老客户,认真对待每一份订单。“先让机器转起来,才能用时间换空间。”就这样,企业在“有单就接”的务实策略下稳住产能。
不到5年时间,大力城就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将之前的债务如期还清。
以“专”筑基
在细分领域锻造核心竞争力
“做企业不能贪多求全,必须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2004年,高勇定下了企业发展的又一个目标:在细分领域找增量,要逐渐放手彼时市场萎缩的阀门业务以及缺乏竞争力的桥架母线开关柜业务,将绝大多数资源聚焦到管道支吊架与膨胀节两大细分领域。“当时在扬中,如果我们去卷其他产业,对于有债务在身的大力城,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想要在化债的同时还要能发展,必须做差异化产品。”高勇解释说。
2005年,高勇与母校江苏大学机械学院合作研发了“基于力的平衡四边形法则的主辅弹簧结构的恒力支吊架”产品,应用于空冷电站的管道支撑,该产品于2008年通过省级鉴定,取得2项专利,打破了该类型产品一直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
截至目前,依托镇江市管道支吊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城电气持续投入研发,已手握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
从“什么都做”到“专注细分领域”,高勇用“聚焦”打破了“小而全”的困境。将管道支吊架、膨胀节等产品打造成大力城的“拳头产品”,筑起企业坚实发展的产业根基。
以“新”拓路
在时代浪潮中抢占发展先机
高勇认为,企业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学会时思危机、向“新”发展,才能拥有硬核竞争力,而“稳健”从不等于“保守”。
2008年,高勇敏锐察觉核电产业潜力。但核电资质获取不易,需储备人才、升级设备、完善质量体系,于是,他提前5年布局。2020年,大力城成功拿下“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成为扬中首家获此资质的管道支吊架企业,至今在核电领域持续稳定推进业务。
除了把自家的企业经营好,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高勇还牵头组建镇江地区首个县市级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成立9年多来,商会成员企业从30多家增至80多家,会员单位年产值近200亿元。他表示:“单打独斗已成过去,握指成拳的组团战力才能让产业焕新。下一步将发挥青年企业家活力,鼓励创新担当,为‘五个岛城’建设贡献青年企业家力量。”
“我年轻时去昆山创业做过外贸生意,后来在镇江开过连锁锅盖面店,那些摸爬滚打的日子,最后都成了我在接手大力城后的‘硬底子’。希望想要尝试创业或者接手家中企业的年轻一代,别怕起步难、过程苦,把每一段经历都化作养分,接过发展接力棒,一起在扬中这片热土上拼出实绩,为更美好的明天添砖加瓦。”高勇说道。
□ 赵紫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