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师者微光”系列报道,将以笔尖记录他们的育人故事,用文字传递他们的教育热忱。
走进江苏省扬中市高级中学的校园,提及孙健老师,无论是同事、学生还是家长,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自1992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来到这里,孙健已坚守三尺讲台33年,其中30余年担任班主任,作为中学高级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扬中市学科带头人,他用对政治教学的热忱与对学生的关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
“高一刚入学时,我对未来一片迷茫,是孙老师的‘名校巡礼’班会,让我第一次有了清晰的目标。”如今已是北京大学在读生的陆柏然,至今仍清晰记得高中第一节主题班会的场景。每年开学初,孙健都会为高一新生精心策划“名校巡礼”主题班会,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清华、北大、人大、南大等知名高校的校史沿革、特色专业、校园文化,通过手抄报、情景短剧,短视频等不同形式来呈现。
“孙老师会讲述各校的办学理念,比如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大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说这些不仅是校训,更是人生的航向标。” 陆柏然回忆,当看到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内核时,心中便埋下了“要去燕园看看”的种子,而这份种子,最终在孙老师的陪伴与引导下,长成了参天大树——今年,她以67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在省扬高中的高一教学楼里,孙健的办公桌总是最“热闹”的——课间总有学生来问题目,放学后常有年轻教师来讨教班主任经验。“孙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学能力突出的政治教师,更是一位善于育人引导的班主任。”同为文科强化班教师团队的教师丁健说:“在处理学生矛盾的时候,他从不简单的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巧妙地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这种教育的智慧让我非常钦佩。”
“教政治,不能只盯着分数;当班主任,不能只看着成绩。”这是孙健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政治课从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是总能结合时事热点,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会带学生观看全国两会直播片段;谈“文化自信”,他会分享扬中本地的非遗故事;聊“青年责任与担当”,他更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主题辩论、“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思辨与表达中坚定理想信念。
33年教坛耕耘,孙健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也见证了他们从青涩懵懂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高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政治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树立信念。”回望三十余载教育路,他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始终秉持‘严而有爱、教而有方’的带班理念,坚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真诚与专业陪伴更多学生走向辽阔未来。”
□ 徐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