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为证,岁月为媒。又至七夕,这个承载着千年浪漫的节日,不再只是年轻情侣的专属告白时刻,更该属于那些用半生乃至一生,将“我爱你”酿s成“我陪你”的携手之人。
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爱情最美的样子”系列报道,走近多对钻石婚、金婚、银婚夫妇,倾听他们跨越时光的爱情叙事,记录那些藏在皱纹里、岁月中的温暖细节。

“老头子,喝杯水再看。”王兰英给正在看报纸的老伴儿递过一杯温水,然后坐到他身边,手里的蒲扇轻轻对着丈夫摇起来,老伴儿周忠文开始给她读当天的《扬中日报》稿子,画面好不温馨。
周忠文是1963年高中毕业的,当年被国家选中要参军入伍。作为家里的独子,父母就想着赶紧给他张罗一门亲事。第一次和王兰英见面是1963年的12月,两人第一次见,就定下了终身。“阿姨,您第一次见叔叔,觉得他帅气、挺拔吗?怎么见一次就答应和他结婚了?”记者好奇一问,阿姨哈哈大笑起来,“没有,完全没有觉得他帅。就是看他人老实,他又要出去当兵,我可以帮他照顾父母。”
没有彩礼、没有仪式,周忠文、王兰英,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认识不到一个月就结为了夫妻。1964年1月1日,周忠文就启程赶赴军营了。“我在浙江大陈岛上当兵,没什么机会回来,6年就回来过1次。我们俩就是书信往来,一封信都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收到。我记得当时我在连队当文书,通讯员把信从团部拿回来以后,那些战士个个都玩笑起哄,‘哎哟来信咯’,我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如果长时间收不到信,我就有点失落难过。”回忆起当年与妻子的书信往来,80多岁的周忠文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烂漫。
6年时间,新婚夫妻周忠文和王兰英只见了一次面,“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周忠文和妻子王兰英的爱情才正式开始甜蜜起来。小家庭迎来三个宝贝女儿的陆续到来,他们夫妻两人也是用真心待真心。“王兰英同志很勤劳、善良,对我父母很孝顺。她把我的家人照顾得很好,我自然对她好。”“他脾气好,我们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吵过架,有事都是商量着来。”在彼此眼中,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
在王兰英的眼里,丈夫很睿智,是家庭关系和睦美满的催化剂。她回忆,有一次邻居问她借一包飞马牌香烟,说当天傍晚就还。没经过婆婆同意王兰英就把烟借出去了,没想到当晚没有收到邻居还回来的香烟,婆婆翻箱倒柜没找着,非常生气。“我后来错误地说了一句,开箱倒柜的,你家里有什么翻啊。当时我们很穷,我婆婆听了这话她心里就不好过,后来想想到夜里睡觉的时候她就哭了。我就找我老伴儿,说你妈妈哭了,你起来去说说她,让她不要哭。他说,我起来,不敌你一句话,她马上就不哭。我去试了一下,我婆婆还真不哭了,还让我赶紧上床睡觉,别着凉,后来她对我像亲生女儿一样。”说起这件往事,周忠文又笑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丈夫去解决,母亲会想你这个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媳妇去解决这个矛盾,在老人面前低个头,很快就能圆满地解决。”
对于如何让爱情保鲜、婚姻保值,周忠文和妻子王兰英都有自己的秘诀,“脾气不要燥,不要动不动就骂人,吵架伤和气”“首先孝敬父母是最根本的,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磨合,把小家经营好、把子女培养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 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