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商户
本报讯 清晨六点,天光已透亮,博联农贸市场早已浸在热闹里——讨价还价声混着摊主的吆喝,成了最鲜活的烟火气。在这份热闹之中,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博联农贸市场不仅有蔬菜区与门市连成片的固定商户,还有最两侧临时摊贩挨个儿摆开的“露天小菜集”。市民们在临时摊贩和固定商户之间有着不同的买菜偏好,而这背后藏着的是对生活品质、便利性和性价比的不同追求。
走进博联农贸市场大门,沿着这条路往里走,蔬菜固定摊位便在眼前铺开,摊位一家挨一家。摊位前摆着琳琅满目的蔬菜,从本地菜农的青菜、苋菜、豇豆、茄子,到各个地方运过来的蔬菜,应有尽有。摊主徐艳的摊位上,光是辣椒就有好几种:细长的尖椒、圆润的彩椒、火红的小米辣……她一边给顾客称重,一边向记者介绍:“我这里的菜有的是从本地收的,有的是从各地批发来的,种类全,不管顾客想要买什么,基本上都能买到。”
来固定商户买菜的市民,更多的是图个方便和选择的多样性。市民王先生手中提着刚在市场上买的菜,他说:“家里人多,口味也不一样,来这种种类多的摊位上能一次性买齐,省得跑好几个地方。”固定商户的蔬菜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在储存和保鲜方面更具优势。据了解,固定商户每家每户都会有自己的保鲜库,能保证蔬菜的新鲜度更持久。此外,固定商户大多有稳定的进货渠道,蔬菜的品质以及卖相也相对更有保障。
再看博联农贸市场最两侧的“露天小菜集”,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看似不大的自发小集市人却络绎不绝。老人们拎着篮子、推着小推车,在路边占块小地方,菜就摆在竹筐里、木板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倒也排得整齐。七十多岁的沈奶奶,摊位前摆放着南瓜、韭菜以及菱角。沈奶奶告诉记者:“这些菜都是自家菜地里种的,吃着也放心,家里吃不完,就拉过来卖一卖。”沈奶奶的摊位前,不时有市民驻足挑选。“来斤剥好的菱角!”市民张先生看着摊子上的菜笑着说,“就爱买这些大爷大妈的菜,新鲜,看着就感觉和那些蔬菜摊子上的不一样,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新鲜啊!”像张先生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他们追求的是蔬菜的新鲜度和原生态,觉得临时摊贩的菜更“接地气”。记者观察发现,这些临时摊贩的菜,确实没那么多花样,多是当季家常的蔬菜,如丝瓜、豇豆、茄子、南瓜、黄瓜、韭菜……但胜在新鲜和价格实惠。
不管是奔着临时摊贩那口“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还是冲固定商户“一站式买齐”的方便,市民的买菜偏好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博联农贸市场,临时摊贩和固定商户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也让这座城市的早晨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邹文倩)

露天小菜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