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春柳花苑,健身广场上,几位老人正伴着舒缓的音乐打太极,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这个建于2000年的老旧小区,曾是“失管小区”的代名词,如今却凭借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荣获“省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示范点”,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2018年8月,一面鲜红的党旗在春柳花苑竖起——我市首个小区党支部在此成立,从此为这个老小区注入了澎湃动能。小区总共380户住户,其中有120户党员户,党员家庭门前挂起的不仅是光荣牌,更是责任状。32栋楼每栋都设有党员示范岗与责任区,老党员黄明生退休后就一直担任楼长服务邻里,他朴实道:“我是退休党员,再发挥一点余热,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这里,每一名党员都如同一颗火种,“一户带三户”的示范效应悄然改变着整个社区生态。党员带头,志愿者跟进,楼道清理、公益活动风生水起。
在党支部引领下,2013年成立的业委会成为自治体系另一坚实支柱。业委会主任张柏龙带领团队“责任重于山”,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每年庄严的集体升国旗仪式,每栋楼评选先进典型,点滴浸润中凝聚起强烈的家园认同。面对老小区改造的艰巨任务,业委会从2015年起广纳民意,创新性地以居民集资方式,每年稳步推进三栋楼的改造出新。从第一栋样板楼8号楼的惊艳亮相,到如今26栋楼焕然一新,亮化绿化全面升级。小区门口那方由居民自筹1.8万元修缮的健身广场,更是自治精神具象的见证。
而邻里温情的纽带,则由“妇女微家”巧妙编织。“微家长”杨红梅笑着回忆:“起初几个人跳跳舞,如今四十多人一条心。”在她们带动下,居民们随手盖上垃圾桶盖、烟头不落地成了自觉习惯,邻里间从“互不往来”变成亲如一家。这份温情也转化为信任——每年12月15日预收第二年管理费,短短25天内收缴率就高达95%。
春柳花苑深挖“党小组+”潜力,通过自治模式,让昔日的“失管小区”蝶变为齐心共治的“齐管小区”,更荣膺“省级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示范点”称号。业委会主任张柏龙展望未来:“我们要从管理常态化走向精细化,让服务踏上新起点。”
如今的春柳花苑,不仅环境优美,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居民们在这里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用居民自治的力量,共同绘就了一幅老旧小区的新画卷。
□ 张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