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坝镇联合村,76 岁的蔡秀龙打理着一座特别的庭院。这里没有姹紫嫣红的堆砌,却凭着老人的巧思与坚守,成了邻里公认的“最美庭院”。推开院门,仿佛踏入一本写满生活哲学的册子,每处景致都透着岁月沉淀的温润。
精心养护寻常花草焕生机
蔡秀龙的小院里,花草种类不算多,却株株透着被细心呵护的精气神。陶盆中的三角梅开得泼辣,玫红色花瓣衬着油亮的绿叶,连叶片脉络都泛着鲜活的光泽;香橼树坠着青涩果子,躲在层层叶隙间“探头”,像在悄悄酝酿秋日的甜意;罗汉松挺拔而立,枝桠经精心修剪出别致造型,与旁侧的桂花树相映成趣。
最惹眼的是铁艺桌上的吊兰:红白陶盆里,主株叶片如梳理整齐的绿丝绦,边缘银白纹线利落分明,垂蔓似瀑布般倾泻而下,每串小吊兰都顶着嫩生生的芽,透着一股子灵气。“花不在多,养好了,一株也能热闹。” 蔡秀龙望着花草,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满足。
巧思设计石头添趣成景致
小院的动人之处,更藏在那些被赋予巧思的石头里。
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蜿蜒如带,每颗石子都摆得错落有致,踩上去脚感温润;造型憨态可掬的“啄木鸟”石头,圆滚滚蹲在草地上,仿佛下一秒就要“笃笃”啄向泥土;“小猴子”石头则躲在绿植后,半露着脑袋张望,透着孩童般的俏皮;草坪中央的长石随意斜放,却与周遭景致浑然一体,成了天然的歇脚处。“这些石头啊,得高低错落才顺眼。”蔡秀龙指尖蹭过“小猴子”石头上的纹路,眼里漾着笑,“就跟养花一样,强扭着摆不自在,顺着它们的性子来,才耐看。”
岁月沉淀慢品生活真滋味
每日清晨,蔡秀龙总会绕着院子转上几圈:指尖抚过三角梅的叶片,感知湿度;蹲下身拔掉石头缝里的杂草,连草根都细心剔净;浇花时握着水壶的手稳稳妥妥,水流大小拿捏得恰到好处。
“浇多了烂根,浇少了蔫头,和做人一样讲究分寸。”蔡秀龙慢悠悠地说。
□ 奚嘉哲
记者感言:
蔡家小院的美,不在于繁花堆砌的喧闹,而在于“少而精”的智慧,更在于蔡秀龙将寻常日子过出诗意的从容里。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认真对待眼前的一草一木,平凡日子自会生发出动人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