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街道未保站暑托班的最后一天,王爱琴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到岗。她先是仔细将歪倒的水杯摆成整齐的一排,又把散落的绘本一本本归位,墙角的展示栏里还贴着孩子们的水彩画——这些稚嫩的作品里,藏着整个夏天的欢声笑语。这个专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开设的暑托班,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圆满落幕。
作为三跃中心小学的教师,同时也是未保站负责人,王爱琴对暑托班的事向来亲力亲为。从在公众号上编写招募信息,反复琢磨怎么写能让家长看得明白,到设计课程表,把手工课、阅读课和安全教育穿插安排,再到制定研学路线,提前踩点确认行程安全……同事们总说她“把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说起与困境儿童结缘,王爱琴总会想起2018年的那个下午。当时她班上的山东男孩杨宇(化名),红着眼圈走进办公室:“王老师,我来跟您告别。” 原来杨宇的母亲查出脑肿瘤,要回老家治疗,没人照顾的他只能跟着回去,面临失学。
“我当时心里一揪。” 王爱琴说。她当即给丈夫打了电话,说出想把杨宇带回家的想法,电话那头的丈夫没多问就答应了:“带回来吧。”
之后的一个多学期,杨宇成了家里的一份子。王爱琴和丈夫每天变着样给他做吃的,怕他想家,周末带他去公园玩。晚上,王爱琴总会坐在灯下辅导他写作业,直到他弄懂为止。“他是我的学生,我不管他,谁管他?” 王爱琴朴实地说。 这件事让王爱琴决心帮助更多困境儿童。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考取了中级社工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想让自己的帮助更专业。
如今,爱的种子已悄然发芽。去年考上湖南某职业大学军士教育学院的杨宇,今年暑假特意回到暑托班,教孩子们站军姿。这个曾经需要呵护的男孩,现在身姿挺拔,教得有模有样。“王老师当年帮了我,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将这份爱传承下去。” 杨宇说。
在未保站,王爱琴接触最多的是一些特殊儿童。自闭症男孩小伟(化名)就是其中一个,她们已经认识了 4 年多了。刚接触时,小伟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哭闹。但王爱琴和未保站工作人员从未放弃,每次活动都耐心引导。
今年暑托班,小伟的变化让大家惊喜。他不仅全程参与,还能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简单互动。闭班那天,他还把一幅画送给了王爱琴。“看着孩子一点点进步,再累都值。” 王爱琴笑着说。
□ 奚嘉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