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前两天,我们急诊已经连续收治了9名中暑患者。”记者从市人医急诊科处获悉,受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市人医急诊科也迎来了一波中暑患者就诊小高峰。
据了解,目前市人医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1人被诊断为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此外,另有1位患者送医时虽意识清醒,但表现为全身肌肉抽搐,诊断为“热痉挛”,经补液、止痉治疗5小时后有所好转。其余患者为先兆中暑,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脱离高温环境并补充电解质水后2小时内恢复。
“几位患者中暑程度不同,但他们都存在共性,中暑原因多与高温、高湿且不通风的工作环境有关。”市人医急诊科主任助理陶金告诉记者,无论是室外劳作还是室内高温作业,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都非常容易引发中暑。此外,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人群,也是需要注意防暑的高危群体。
中暑治疗上,陶金也提醒市民,中暑救治的首要原则就是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并进行快速降温,若出现先兆中暑症状,市民可“自救”,通过及时脱离热环境,并补充电解质水,一般两小时以内即可恢复。其他两类“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患者,条件允许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那如何有效预防中暑,安然度过炎炎夏日?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郭君告诉记者,夏季“阳邪”和“湿邪”并存,要想安然度夏,关键要做好降暑祛湿。“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预防中暑的发生。”郭君介绍,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冬瓜、西瓜、苦瓜、绿豆等清热解暑的食物,此外,夏季人体出汗多,市民也可以通过饮用乌梅饮、绿豆汤等茶饮来达到补水解暑的效果。
除了饮食调理外,穴位按摩也可以有效地缓解中暑带来的不适。“按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在预防和改善中暑症状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郭君也提醒,夏季高温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严重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匡雪莲 杨文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