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彩礼纠纷可以这样解决,这个案例讲得太透彻了!” 在八桥镇利民村的文化礼堂里,村民李大姐拿着民法典宣传手册,兴奋地和邻居分享着刚学到的法律知识。
今年5月是全国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在此期间我市以“‘典’亮江洲 法润民生”为主题,通过创新宣传模式,让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线上+线下”
拓宽宣传广度
“每天刷微信都能看到民法典知识,现在连我家孩子都知道高空抛物要担责!”家住三茅街道的市民张伟点赞了“扬中司法”公众号推出的“民法典有奖竞答”专栏。宣传月期间,我市整合政务新媒体资源,推出漫画解读、情景短剧等新媒体产品,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矩阵。
线上宣传如火如荼,线下宣传同样丰富多彩。在金山学院的普法课堂,普法讲师通过模拟“校园贷”案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利用农村集市、文化礼堂等场所,举办民法典讲座和法治文艺巡演,并邀请普法讲师走进村(社区)解读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条款,激发群众学习民法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司法局副局长冯丽娟介绍,宣传月期间,市司法局结合“法律七进”活动,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累计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0余人次。
“固定+流动”
增强宣传深度
漫步在法治文化公园,全新增设的民法典主题长廊格外引人注目。“现在带孙子来公园玩,他都会指着展板问我上面的法律故事。”市民徐咏梅笑着说。
为了让群众在休闲中就能学习到法律知识,全市依托法治文化阵地,新增120处民法典宣传设施,实现村(社区)法治宣传栏、农家书屋民法典宣传全覆盖。
固定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而流动的普法队伍则让法律知识“活”了起来。在西来桥镇的田间地头,“法律明白人”老周骑着流动宣传车,用方言广播讲解民法典知识。“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到接地气的法律课。” 村民吴光武感慨道。
宣传月期间,全市法律明白人深入企业车间、居民小区开展巡回宣讲,惠及群众超5000人次,让民法典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
“专业+特色”
提升宣传精度
在江苏亿能集团的会议室里,3名普法讲师正对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老师讲解的合同风险防控知识太实用了,对我们的日常经营很有帮助。”该企业法务部负责人说道。
为了让不同群体真正学懂、用好民法典,市司法局不断发挥专业力量,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菜单式”特色普法服务。针对青少年学生,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沉浸式活动,引导其树立正确法治观念;针对村(社区)居民,普法工作者将民法典宣传与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管理等政策法规宣讲有机结合,引导农民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各司法所定期组织集中法律学习活动,鼓励他们掌握用法律解决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等常见问题的能力,重塑法治信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民法典+’普法模式,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产品,让法治真正成为扬中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国庆说道。
□ 奚嘉哲 胡张林 姚金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