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近日,在明珠湾两侧,园林工人手持专业设备,正为高大的杨树进行“精准注射”,这项被称为“树木避孕药”的创新技术,也标志着我市杨柳飞絮治理采取科学防控后取得了一定成效。
“这些飘絮其实是树木延续生命的智慧结晶。”市政园林工程处绿化管理科负责人陈妍指着正在注射的杨树解释道。清晨的阳光下,她手中的注射器折射出微光,“每颗飘絮都包裹着约30万粒种子,借助风力可飘散至数公里外,这是植物历经亿万年演化的生存策略。”随着城市绿化面积扩大,原本自然生态中的“生命之舞”,在现代都市却演变成困扰市民的“白色烦恼”。
自2019年启动专项治理以来,我市园林部门逐步构建起“立体防控体系”,今年城区范围内共608棵杨树纳入治理,重点实施的“注射疗法”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树干钻孔的直径严格控制在5毫米以内,相当于给大树戴上“隐形口罩”。“就像人类接种疫苗需要把握时间窗,我们选择4~5月花芽分化关键期进行干预。”园林师傅展示着注射器,药液将通过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传遍全身,在不影响正常生长的前提下,精准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平衡,这样次年飞絮减少90%以上,又避免过度干预破坏生态平衡。
往年困扰过敏人群的“白色烦恼”正在消退,曾经漫天飞舞的“春雪”正悄然化作枝头新绿,而生态专家更关注治理背后的深意:“我们不是要消灭自然现象,而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园林部门在治理同时保留部分观赏性柳树,既维系生物多样性,又为城市留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意。
(张梦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