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高一(12)班 高沁颜
双雄影射出的英雄气概,从公元前206年的鸿门宴发扬,如同一块棱镜,将英雄精神折射出不同的光谱。项羽的剑锋始终未落,刘邦的酒杯暗藏玄机,两个截然不同的身影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交错的倒影。这场宴会不仅是权力的博弈场,更是揭示英雄本质的契机。据此,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单面孔,而是在气节、智慧与担当中日精淬炼而成。
无畏而隐忍的气节,是英雄的必修课。
英雄的脊梁与枷锁使得项羽在鸿门宴上克制隐忍。他听了刘邦的解释后,秉承宴上不杀宾客的春秋遗风;面对樊哙闯帐的冒犯,反而赐肉而非赐死,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项羽豪爽的性格及其流淌在血脉中的骄傲。然而,当范增三次举珏而项羽默不作声时,这场宴会已成为引领新时代的交接仪式。就像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的仁义,最终兵败身死,项羽的气节在“天下苦秦久矣”的乱世中,成了束缚其视野的镣铐。故而,气节若不能与时俱进,终将成为英雄的殉道碑而非里程碑。
在现实的突围与陷阱中,英雄从不缺智慧。
转视宴会的另一端,刘邦躬身低眉的姿态里,他选择末席的谦卑将“臣与将军戮力攻秦”的台词念得情深意切。同时,“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将项羽置于刘邦臣服于他的美梦之中。然而,从舞剑开始,刘邦察觉到局势走向,在张良示意时果断抽身。这种能屈能伸的智慧,恰似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尊严与存亡的天平上,他选择了更具重量的历史责任。当刘邦留下的玉在范增剑下化为碎片,那声脆响恰恰暗示了事件的终局。正如韩信评价“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若无入关中时约法三章的道义坚守,这份机遇只会沦为苏秦张仪之流的权术。真正的英雄,永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英雄背负着的担当,是为护苍生而超越生死的终极使命。
乌江畔的斜阳里,项羽那句“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叹息,终于触碰到英雄精神的更高维度。当他将头颅送给故人时,那个固执于个人荣辱的霸王,用最惨烈的方式完成了精神觉醒。这让我想起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笔,用生命为气节写下注脚。而在长安未央宫的晨曦中,刘邦废除秦朝严刑峻法,推行“十五税一”的轻徭薄赋制度时,《大风歌》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谓叹,已然超越鸿门宴上的生死算计。这恰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担当——真正的英雄终将把目光从宴席的方寸之地,投向天下苍生的万里山河。
漫溯历史,英雄或成就一番伟业,或以人格之智慧行健致远,或勇闯于世人眼中,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平凡之躯践行着英雄的担当,凡有气节、智慧、担当者,此之谓英雄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