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我的两枚印章 下一条:虎溪山下
苎麻青青渐行远
  2025-05-13

  □ 陈锦怀 前几天,在路边看到一簇叶片圆圆带尖的植物,曾似相识,我驻足细看,同行人说:这是苎麻,我恍然大悟,对,这是苎麻,是小时候常看到的苎麻。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家家户户或大或小都有一块苎麻田,因做蚊帐必须要种苎麻、织夏布。 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管理较为粗放,无虫无病,粪渣粪脚就是它最好的食粮。 苎麻,杆高一米五左右,在我们这一地区一年可以收两次。头麻一般夏至收割,二麻一般在立秋前后收割,后面生长的一般就不收了,要收的话应在霜降前后。苎麻的收获季节性很强,当麻茎杆中下部叶片大部变黄脱落,茎秆有三分之二由绿变褐时,就应抓紧收获。收获过早,剥麻不贯尖,纤维不充实,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迟,纤维木质化,粗硬,色泽差,降低品质,而且影响下季麻的生长。 收割下来的苎麻要及时将皮剥下来,称之为剥麻。剥麻时,在离大头三十厘米的地方先拆断,麻杆与麻皮就自然分离。然后伸进手指一直滑到尖头,这样一边就剥了下来,接着紧握麻杆,然后把麻杆取下,这样另一半也就分离下来,剩下的一头也一样操作。剥下的麻要浸泡在水中,等待刮麻。麻皮不能风干失水,失水后就不好刮了。 刮麻,就是将麻皮外面一层青皮刮掉,留下里面的一层纤维。刮麻要用刮麻刀,刮麻刀不是真正的有锋利刀口的刀,而是一块铁片,长五六寸,宽一寸多,纵向方向做成弧形,有点像鞋拔子。我家的刮麻刀就是用鞋拔子代替的。你知道吗,刮麻时是青皮朝下,还是纤维层朝下?告诉你吧,是纤维层朝下,碰在刀口上,没有刮过麻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刮麻时,摊平麻皮,左手捏住麻皮根部的一小段,右手握麻刮刀,刀口朝上,放在麻皮的下面,拇指按住麻皮的上面,稍一用力,只听“咔”一声,刮麻刀就割断了麻皮,右手一扬,只听着“哧溜”一声,麻皮就掉下来了。再麻利地掉个头,左手握住刮好的一段,把根部一头的皮也刮掉。在熟练的刮麻工面前,听到的是“哧溜、哧溜”麻皮剥落的声音,看到的是麻片在手中飞舞的弧形。别看这样刮刮很简单,其实大有技巧呢,主要是力道把握要恰到好处。这时候的麻皮是湿的,比较脆,力气大了易刮断,力气小了,又很难刮干净,要刮第二遍,或者是第三遍,影响工作效率。刮麻时,右手拇指要包一层布,防止时间长了磨破皮肤。 麻皮外面褐色的皮刮掉后,剩下淡绿色的,这才是真正可以用的麻纤维。刮好的麻纤维晒干后待捻麻。 捻麻,又叫绩麻,是夏布生产过程中费时最多的一道工序,急着织布,抓紧时间也要数月,不着急的话,可以是一年、两年。因捻麻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多数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捻麻时,先利用指甲把麻片分成一条条细麻丝,将撕细的麻丝放在一旁,正式捻麻时,右手抽丝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捻“阵”,尤其是两根麻丝接头的地方要多捻点阵,防止经纱时断开来,这样一根一根地将细短的苎麻丝连接成细长的单丝。捻麻线时,左手边放一个木桶,俗称绩麻桶,捻好的麻线就放到绩麻桶里。桶装满了就要将麻线绕成麻团,俗称 “计蛹子”。因绕成的麻团其外形象虫蛹而得此名。绕团时用短木棍圈绕成丝团,然后将短木棍轻轻抽出,成为一个中空的小团,经纱时麻线则从里至外地抽出。麻团的大小、形状就像我们现在买的塑料捆扎绳球。捻麻前,手边还要备一点风化的生石灰——洋灰,捻苎麻时经常用手拈点灰,防止打滑。 织布时要将用于纬纱的麻线做成一个个长夭夭的 “小鸭子”,具体操作:用细木棍之类把麻线绕上去,然后抽掉棍子。做小鸭子是为了把它能装进梭子里做纬纱。 织布一般由几户人家合并在一起,因为一户人家织不了“一机布”。“一机布”是织布机上织轴卷满经纱后织成的布,一般有四、五十丈长。并机织布,每户人家的数量可以不一样,数量单位是“目”,就是你家多少目,他家多少目,凑满足够的目数,就可以请机匠织布了。机匠就是手工织布的手艺人。 织布要经过经纱、浆纱、刷纱、织造等程序。织造时,由牵头人排好顺序,轮到给谁家织,这户人家要把“计蛹子”上的麻丝做成一个个“小鸭子”及时提供给机匠,还要安排机匠的午饭。 织好的夏布呈淡黄褐色,漂白后才能做帐子或做衣服。漂白一般采用日光漂洗法,即将夏布浸入水中一、二小时,然后取出曝晒于日光下,晒干后再浸入水中,复又曝晒,这样反复经过数次,夏布就漂白了。 过去的农村,夏布主要用来做蚊帐,做衣服那是奢侈了。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用蚊帐的已很少,即使用蚊帐,也是很轻便、更透气的尼龙蚊帐。既然夏布失布了使用价值,织夏布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织夏布也就不需要种苎麻了,苎麻与人们渐行渐远,难得一见了。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652731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3299901 本月:9650131 今天:59216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