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陆尊
偶得一张90年代初民主路口的老照片,忽见“桃子馄饨店”店招,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春天。
印象中店主是县汽车站的陆姓职工,他老婆叫桃子,租了老车站旁的这间破旧瓦屋开起了馄饨店。桃子梳着长辫,瘦瘦的身材,系着白围腰,手上套两只假袖头,包馄饨动作极为娴熟,看起来干练,还有气质。
她包馄饨得自己擀馄饨皮,加入蛋清和好的面团,放到小方桌上用擀面杖反复推滚,不停地撒上干白粉,直至形成一面大而薄的面皮,折叠完用菜刀切成十来公分大小方形,厚厚的一沓一沓留着备用,比起后来搅面店机器搅出的皮子,手擀的厚薄没那么均匀,显得更有嚼劲。
桃子店里的馄饨分鲜肉和野菜两种,鲜肉的较为简单,就是夹精夹肥的纯鲜肉剁成黄豆大小的肉丁,吃起来有咬嚼,清明前后加入竹笋,野菜的里面会加入肥肉榨后的彘油渣,吃起来格外地焦香。
桃子擀面、剁肉、切菜,拌好了馅料,拿起一片馄饨皮,用筷子夹起一块肉馅,放在面皮中间,然后将面皮的两个对角对折,再用两只手将另外两头反手捏在一起,一个蝴蝶状的馄饨就包成了。馄饨整齐地排列在小竹筛中,宛如艺术品,等待着热水的拥抱。馄饨的每一道褶皱,都像是岁月的痕迹,记录着小岛的故事。等水一开,放入少许食盐,16个一碗,生馄饨下锅,煮了不一会稍稍浮起,又加入冷水漾下,等再次浮起,锅盖盖上片刻,捞进已放入作料的蓝边碗,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就端到了我的面前。首先扑鼻的是荤油和着酱油、葱花的香味,一口咬下去又有新鲜面皮的独特感觉。
桃子馄饨店的名气越来越大,夫妻俩根本忙不过来了,小煤炉换成了铁皮桶改制的带鼓风机的大炉,小锅也变成了大铁锅,包馄饨也请来了几个女帮手,锅里的水始终咕咚咕咚地翻滚着,汤也变成了猪爪高汤,肉馅里甚至加入了虾仁。就这样一碗接一碗地下着,桌子上的镇江香醋、辣椒和香菜,食客随意添加。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馄饨不一会儿就吞入肚中,当我们舔嘴咂舌地放下碗时,一股鲜香直沁五脏六腑,浑身上下热乎乎的,立时充满了活力。
上世纪末的三茅街上不止桃子一家,西街的 “城镇小吃店”也很有名,静谧的街头弄堂,还有很多家馄饨店,散着温暖而诱人的气息,那是馄饨店独有的韵味。此时正值恋爱的季节,三茅街上既没有必胜客也没有咖啡屋,正如张爱玲书中所写:“通往男人的心通过胃。”深以为然,一碗碗馄饨终让心与心连成了爱的纽带。
从冬至到大年初一,再到六月六,甚至某个星期天,扬中人都有吃馄饨的习俗,也许馄饨长得像元宝,寓意吉祥,又美味又当饱的缘故。扬中人过去早上不吃馄饨,这与扬中丧葬风俗有关,每当日正中天,或夜幕降临,一碗热腾腾的馄饨,便成为了许多扬中人心中最温柔的慰藉。
除了馄饨店,普通人家大都还是在自家烹饪,我对馄饨的情有独钟,缘于儿时看母亲亲手包制。我东施效颦般也偶尔包几个,捏不紧的馄饨一下满锅散开,弄得汤里全是菜沫。
昔日居住的老文化馆是个独幢民国小楼,常年开伙的就刘天蔚、李山泉、严升富和我们四家。山泉老师家今天包馄饨,就多包三碗,张美珍给另三家每户赠送一碗,碗不用还;待到某日严老师家煮了菜粥,温芝云就会用他家的碗,盛满送去;到了刘老师家煮好吃的,印兰英也会送来,循环往复,既能常常吃到佳肴,又增加了邻里感情,换碗是扬中最美好的民风之一。
后来才知道馄饨的别名很多,抄手、云吞之类的都是外来叫法,下洲姨娘家称它为“扁食”,而三茅就叫“馄饨”,到底与传说中的西施发明馄饨和“洪武赶散”有无关联,不得而知了,现在人更关心的还是它本身的口味。
馄饨分大小馄饨,最早吃到薄皮小馄饨,是在鱼行弄口的 “湖北佬馄饨店”,皮色微黄,一碗纯肉,一根筷子,一刮一捏一个,包的速度极快,价钱极便宜。而极贵的馄饨当数刀鱼馄饨了,刀鱼的口感细腻而鲜美,肉质柔嫩,且具有一种独特的甜味,一只超过普通肉馄饨一碗的价钱。刀鱼的细刺这么多,做成馅不可能大口吞下,制作过程是预备好狭长的新鲜猪肉皮一块,先将刀鱼的主骨、头部剔除,然后将刀鱼平摊在肉皮上,用刀子轻轻地逐一横向下剁刮,结果软刺全部嵌在肉皮里,留在皮层上的纯乎是一段刀鱼肉,和着鲜猪肉或者韭菜,加入葱花、姜末、料酒、味精、精盐、少许蛋清、适量鸡清汤和少许猪油,拌匀成馅。制作而成的刀鱼馄饨,称“天下第一鲜”也不为过。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不妨偶尔放慢脚步,放下手中的杂事,推掉一些大鱼大肉的筵席,回家耐心包一筛馄饨,品味下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美好,温暖自己和家人的心房,唤醒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馄饨虽平常且微不足道,却藏着大大的世界,每一口都是对生活的细腻品味,是对平凡日子最真挚的致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