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扬中风物 下一条:雪 花
扬中裱画故事
  2024-01-04

  □ 陆尊 书画装裱工艺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艺术技巧,它是将书画作品进行修整、装饰和固定,使之更好地展现艺术价值和美感。 查阅《扬中县商业志》,看到了民国二十六年,魏文波独资在三茅街开设裱画店,名为“文记裱画店”,1955年歇业。又经 《镇江工商行政管理志》扬中卷登记确认,扬中民国至解放初只有仅此一家裱画店。 六十年代后,扬中人家里的后壁头,无论是草房还是瓦房,都是贴的毛主席画像,最多再贴对红色对联,不用装裱,浆糊直接贴墙上。 我童年的印象中,扬中就没有像样的专业装裱师,倒是我婆婆住的企东五队埭头上,八十年代开过一个拓片装裱厂,我大舅就在里面上过班,产品销往港澳台及海外,顺带对私人书画作品装裱。其厂装裱的苏州寒山寺 “枫桥夜泊”的拓片卷轴,古朴优雅。 扬中人生活渐渐好起来了,纷纷将草房翻盖成了瓦房,也开始追求起精神品质来。首先流行起来的是挂个中堂,鼎盛时文化北路都是销售各式中堂、对联的摊贩,主题以钟馗书画为主。听施荣本老师讲过,曾在长旺文化站办过镂空雕刻的金钱厂。 扬中人的商业头脑一惯比较敏锐,除了如雨后春笋般的乡镇企业,家庭小作坊更是多如牛毛,而市场流行什么,必定有大量的生产者。于是过去练过几天书法的,画过几天国画的,甚至从未提过毛笔的,也都在家做起了中堂业务,尤其是画钟馗为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讲到:“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可见得画钟馗和小鬼最为简单,淡墨先勾线,画出大概样子,再添上滚圆的眼珠子和浓密的胡须,再画上衣服宝剑,旁边怎么乱画都是小鬼,最后用硃砂画出蝙蝠,一幅中堂就画好了,据说挂家中既避邪又招财。自己家钉个大台子,铺块三合板,刷上清漆,在这种极简的裱画台上,批量的低档中堂画就出品了。 三 恒平的严涛先生,早年爱好画画,还去南京拜访过名师,画的属传统山水画,自己画自己裱。有农户让其直接将山水画画后壁白石灰墙上,他也能应付自如,往往一幅画画上一周以上,其一生嗜酒,主人提供好吃好喝,工钱就免了,终致晚年生活境况窘迫。 在上海滩裱画店做过学徒的倪志扬老先生,也是三人,县文化馆的老师将其请来,为其配备了标准的裱画台、裱画墙和工具,扬中终于有了规范的裱画工作室,一时扬中书画家们的作品都由他装裱制作。 扬中一桥建成后,大路的左金明先生,常来扬中书画家家里取画回去装裱。 徐州的王广贤先生,九十年代末从常州纺校毕业后到了扬中,也是自画自裱,开起了“长江画廊”,那时都是纯手工装裱,兼营名家字画。 没几年时间,纸质低档中堂逐渐淘汰,流行起玻璃牌匾来了,这种在玻璃背面反画的工艺,普通农民就干不了,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与技巧。新坝的吴玉楼兄弟俩子承父业,自己画自己做框,去新坝很多人家都能看到他俩落款的大匾,国画、书法手工装裱店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扬中知名书画家夏春敏、陈世荣老师早期也都画过玻璃牌匾。再往后,平面的牌匾又被玻璃刻花和喷彩工艺画所替代,三茅和新坝、八桥都有多处这类小工厂,实小老校长徐谋生退休后,就在自家院中办过玻璃刻花厂。那时扬中人新房子上梁,亲戚朋友多半送块大匾去吃喜酒。 这批扬中最早的画中堂者,像极了深圳大芬画家村的早期的画行画的,也都是农民批量模仿名作。要不是那些年扬中人建楼房速度太快,将中堂画市场迅速淘汰掉,也许会成为一种产业文化。 扬中人的楼房越砌越精致,家中艺术品的档次也随之提升,从挂设普通书画家的作品,渐渐开始追求名家字画,大都用实木框装裱,既平整又雅致。装裱也从传统手工变成了装裱机,纯收藏仍采用传统卷轴手工裱,普通品则多采用覆膜工艺,这种工艺装裱快捷、平整,还不易上霉,坏处是体现不了书法和国画的墨分五色和层次感,也不易二次揭裱。 从手工画匾到玻璃刻花、铬铁铬画、贝壳画,再到手工装裱和机器装裱,王广贤先生都经历了个遍,二十多年来的坚守,使得长江画廊成为扬中著名的书画装裱店。 扬中博物馆因有很多纸质品,即委托镇江装裱非遗传承人于冬根先生,整体指导布置了博物馆的装裱室,包括装裱墙、生漆制作的高档装裱台、裁纸台,并负责对馆内几位老师进行了装裱培训。倪加辉副馆长学习得最为认真,从调浆糊到托芯再到手工上墙,小幅普通纸品的修复已得心应手。日前他装裱了“扬中契约展”的多数藏品。 现在扬中无论是宽敞的礼堂、优雅舒适的各式酒店、耀眼的商店,还是普通家庭,都有书画挂着。它不仅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培养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了人们争取上升的士气和情感。 综上所述,顺乎自然是最美、最高的境界,扬中裱画艺术与书画艺术同步发展,达到的成就是我们智慧的升华,它使扬中变得更加美丽。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74939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316048 本月:2991923 今天:5058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