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滕”王阁与“豚”王阁 下一条:青岛夏日风情
三茅大港上的纤夫
  2023-11-23

  □ 陆尊 第一次见到三茅大港的纤夫,是6岁搬家到港西南路港边的老文化馆以后。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三茅大港上一艘艘轮船如织穿梭,那时木帆船还有一定比例,它们没有动力,靠帆布迎风、竹篙撑、摇橹摇,遇逆流往往需要纤夫背。船工用来拉纤的是一个白布结成的环下面再绑上一截麻绳,麻绳尾部有一硕大的环状金属物,纤夫将白布套在肩上,将环反扣在纤绳上,就可以拉着船只行走了。遇到危险时,一抖绳索就可以脱离纤绳,避免人被船只拖入港中。 一个个艄公站立在船尾,紧握着舵柄,操纵着帆索。桅杆上宽大的布帆张开着,鼓鼓的风帆带动装满货物的船。木帆船从长江水路运来各种货物,以砖头、砂石为主,其他也有整船的黄洋梨和西瓜等等。从沙家港大闸和二墩港东方红大闸南北两个方向进入三茅大港,港中那时有金星桥、彩凤桥、建设桥、三茅大桥、联盟桥、友好桥等。遇到桥,立即又要收帆放桅杆,三茅大港尤其从沙家港方向过来,桥之间距离很近,往往都不升帆布。此时船头上,艄公们双手持着装有尖锐钢头的长长竹篙,插入水中,探索着港底,用自己满是老茧的一侧胸膛紧紧地顶着竹竿,吃力地一步一步移动着脚步,驱动船只缓缓地逆流行进。船上女人们手拎一只旧轮胎做的圆球,站在船边防止和别船碰撞,如遇满舱的砖头石子,就需纤夫沿港拉纤。 纤夫们夏天往往赤膊上阵,穿个短裤,不穿上衣是因为衣服随时会湿,反显累赘。他们夏天头戴小草帽,能遮阳避雨。纤夫在长江边拉纤几乎都赤脚,而进入三茅大港就须穿上解放鞋,港边的玻璃瓦盘实在太多。他们三五人一组,时而用力时而看着轮船,几乎一律的姿势是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和小学课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的插图几乎一模一样,远没有《纤夫的爱》中“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唱的那么潇洒。  纤夫在港边艰难地行进,口中的号子自然就响起来,来扬中的船只来自沿江各省,号子也不尽相同,夹杂着各式方言。三茅大港的纤夫喊号子,没有李双江《船工号子》那么激昂,词也听不太清楚,只记得“嗨哟、嗨哟”声,但从音调上能听出高亢、豪迈、哀怨、缠绵交替出现,既是一种“呐喊”,也是一种“叹息”,情到深处则是“拼命”,这是一种纯粹的发自肺腑的声音。从中更能听出他们对惊涛骇浪英勇搏斗的无畏精神,以及对生存状态的不满发泄。纤夫号子呼喊的空间十分自由,随意性很强,想喊就喊,喊得地动山摇;想唱就唱,唱得荡气回肠。 三茅大港八十年代初还未驳岸,老文化馆门口有个三、四米宽的上货码头,船工和纤夫们会上岸逛逛三茅街,也会用货物来我家换些煤球。他们黝黑的身体,肩上黑白分明的纤带印,脚底厚厚的老茧,让我体会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过得有多艰辛。 改革开放以后,木帆船是逐年减少,水泥船、铁驳船、机帆船开始多了起来,纤夫也难得一见了,直至三茅大港完全封闭禁船。那种熙熙攘攘的各种船只的碰撞声,货船渔船小贩的叫卖声,船主之间各式方言的对骂声,伴随着纤夫们的号子声,永远地留在我少年的记忆中。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227852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8768222 本月:5118452 今天:43571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