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吴春华
假日里,女儿约我一起去上海结伴游。担心躺平的我不想出门,她特别强调:“老妈,我这次带你去体验一些新鲜的东西,保证你度过愉快的假日。”
想想俩母女平时在一起,是分分钟都能互掐干架的模式,这“愉快的假日”是画饼吧?但看她的磨人劲儿,又岂有不去之理?至于是否如愿,赌呗。
假日的上海,各种艺术展很多。知道我爱看展,第一天,女儿就贴心预约了酒店附近的“程十发美术馆”画展。一看这家美术馆的建筑外观,黑白简约几何风,我就满心喜欢。程先生是中国海派书画大师,在第四展厅我盘桓良久,这组“献给生活”作品系列描绘的是社会生活百态,充满了生命力。即便对绘画不是很精通的普通人,也能感受到那浓郁的生活情韵。无论绘画还是文字,艺术的魅力就是能给予日常辛劳中的人们以温暖与慰藉。
美术馆的每场预约人数都有上限,所以观展人都得以从容徐行。沉浸在艺术的天地里,心是安静的,安静得连说话都显得多余。母女二人各自欣赏,但看到特别的,一个会拖另一个去看,那是属于母女间的默契。
第二天,我想去寻访打卡思南路的“周公馆”,来一次致敬历史之旅。思南路虽然不靠近我们住的酒店,女儿那天一改睡到自然醒的习惯,陪我打车前往。思南路上,有一座西式三层花园楼房,围墙上端浓荫遮盖,幽静宜人,以前的门牌为107号,是曾经的“周公馆”。时光流逝,而记忆永存,它与一代卓越的革命领袖一起彪炳青史。我行走在思南路,也行走在历史和现实之间。
第三天,在永远人潮涌动的南京路步行街,母女俩一前一后在人流中穿行。女儿带我去逛世茂广场,那里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概念里云集大量潮牌的商品,更有各种潮玩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商场还能搞成那样,我真是惊呆了。女儿的说法是为消费者和游客呈现更潮、更年轻化的多元消费场景新体验,引领南京路步行街年轻化转型。
南京路也不知来了多少回了,一帧帧照片从记忆深处飞来。女儿小学、初中、高中的寒暑假,我和她爸常带她来上海,逛南京路、去“宝大祥青少年购物中心”买衣服的情形历历在目。
熟悉的街景,似曾相识的过程,只不过,流年暗换,如今,她在前头,而我,在后头。
第四天女儿又拉我去逛和风市集。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还有替人现场画像的,生意很好。我驻步观察,那位画者功夫了得,尽管只是寥寥几笔,却能抓住五官特征,极为传神,不多的笔墨,运用线条的交织勾勒,画出人物的神采气质。
不承认不行,母女出游,两代人之间肯定是有代沟的。我喜欢著名景点,女儿爱去网红打卡点。不过,既然我喜欢的,她都陪我去了,凡是她追求的,我也不怕路远,吃的玩的排队数小时不带一句怨言。
此番出行,女儿的攻略细致完整,从定高铁票,定酒店,到刷码乘地铁,滴滴打车,大众点评选美食,逛街购物,看展逛书店,我可谓享受了 “衣食住行”私人定制一条龙出游服务,确实带给我全新的体验。最关键的是这次旅行相处和谐,以往那种火药味颇浓的亲子关系,没有发生在我们之间。
回程了,女儿满怀期待地将目光转向我,嘚瑟道:“老妈,这次四天三晚的沪上行,还满意么?”我回答:“满意,相当满意……不过……”我又补充道:“除了有点费钱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