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老郎街“邮政代办所” 下一条:庆祝扬中市太极拳协会成立十周年
一捧旧时雨
  2023-10-11

  □ 思佳 无数的雨滴,肆意飘洒在窗外。有时如金戈铁马,有时如铜壶更漏,淅淅沥沥,叮叮咚咚。 闭目。静听。思绪在雨声中上下驰骋,奔流跌宕。雨不断地扑打着窗棂,似有无限急切与冲动,是来寻觅久远的故人么,一声递一声……嗒嗒的雨声,仿佛带我走进历史,去感受不间断的情感传递。 李商隐,于深秋的夜晚,在一骆姓人家的亭园里,怀念远友,听秋雨于枯荷上沙沙响,于是有了“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末句最妙,枯荷承雨,不胜其清。新荷饱满厚质,承载得雨珠滴滴溜圆,枯荷则是叶破且败,怎禁雨滴,滴至叶上早已碎裂。经历过人生大梦的曹雪芹是否独爱这一句,让愁多的林妹妹对此句大起共鸣。她的“秋窗风雨夕”,其愁闷怅惘程度比起此句有过之无不及。 长安聂胜琼与李之问两情相悦,分别时,琼填《鹧鸪天·别情》,“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解不开的情愁,雨与泪,不眠不休,缠缠绵绵。真挚之情,竟感动李之问妻,“遂出妆奁资夫娶归”,琼得遂所愿,实乃那夜的雨多情相助也。 蒋捷《虞美人·听雨》则是沧桑满纸:“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中,青春欢乐不闻楼外的雨,中年奔波紧随凄凉的雨,晚年白发看淡萧索的雨,人在罗帐,在客舟,在僧庐,一生境遇,悲欢离合,尽在此三场雨中,味外之味耐得咀嚼。 雨中梧桐通常是诗词中一个凄寂哀伤的意象,最惹人愁便是这雨滴梧桐。温庭筠听过,李清照听过,白朴杂剧《梧桐雨》中的唐明皇亦听过,《梧桐雨》全剧最高潮和重心所在的第四折便是听雨的一个画面。皇帝独自面对贵妃的画像,曾经神仙眷侣,此时孤影凄凄,窗外梧桐树上的潇潇秋雨声声点点,滴碎人心。那雨是什么样的呢?“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簇笙歌闹;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鼙操。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繁华已去,盛景难来,从大欢乐猛然跌入大痛苦,倍觉沉郁苍凉。“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无限哀思和无端愤慨,百转千回萦绕至今。 雨声淅淅,撩开历史的帷幕,风烟飘荡,爱恨迷离,抖落丝丝唯美的风韵与情致。雨声沥沥,应是前朝旧识今又来,开窗,以掌承之,承不住。那是一捧前朝的雨,倾诉人间恒久的情……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455968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1204104 本月:7554336 今天:47318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