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一份远涉万里重洋的《扬中日报》 下一条:桂花飘落
老郎街“邮政代办所”
  2023-10-10

  □ 施直东 邮政,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不可或缺的社会事业。 民国三年(1914)扬中县建制前,就已经开始邮政事业。据《扬中县志》:到民国15年(1926),扬中邮政由三茅邮局管辖,下设新坝镇,南新桥,永新桥,兴隆镇,老郎街,油坊桥,下八桥共七个邮政代办所,均委托当地商民或私人经办,负责收发民间邮件。 老郎街这家邮政代办所,由东街的恒丰祥旱烟店代办。 旱烟店老板姓朱,经销自产的旱烟。到解放初期,随着香烟的流行,旱烟被挤出市场,朱老板便专事邮政代办业务。 邮政代办所的经营项目有平信、挂号信、明信片、货币汇兑等。代办所也收发小型包裹,如一件衣服、一双鞋之类。 长期以来,写信几乎是普通群众唯一的通讯手段,而且信件的来往很费时日。例如扬中发到上海的信件,从发信到收到对方回信,一往一来,至少也要一星期。1958年上半年,扬中县才在新坝、兴隆、油坊、八桥四个支局开始受理电报业务。 遇有急事,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就是打电报。而老郎街这家代办所,一直没有设置电报业务。 起初,这个代办所并不大上规矩,每天由三茅送达的普通信件,都是随便散放在烟店柜台上,代办所不负责发送,任由各人家自己去查,叫做 “查信”,查到了自家的信就拿走,无人过问。我的两个哥哥都在上海工作,常有家信来往。我家的信也都是在这里收发。附近乡村与我父亲熟悉的人家,外地有信来,也都是寄到我父亲的店铺“万祥泰宝号”,由我家义务转交。所以有时父亲叫我到代办所去查信,往往一次可以查到好几封。见到有的熟人上街,父亲便招呼:“来拿信啊。”也常常有人到我家来问:“施老板,有我家的信吗?” 在外地谋生的人寄钞票回来,一般寄汇款单,可以凭单到银行或邮电局提取现金。解放初期,曾有一种“保价信”,是将现金直接装在邮电部门统一印制的牛皮纸信封里,经缝纫机打线封口。收信人收到保价信,拆开信就可拿到现金,比较方便。 寄信呢?代办所柜台上有一只绿色的锁着的邮箱,邮箱上有一个窄窄的缝口,一只盛浆糊的小碗。寄信人向朱老板买好邮票,贴在信封角落上,投进邮箱那个缝口就行了。 邮政代办所也可以订到报纸。如解放初期镇江的 《前进报》。1957年9月父亲家书:“《前进报》我也订了一份,每月六张,每张二分(钱)。”《新华日报》之类的报刊,一般都只有机关单位和学校订阅。1955年夏,我被镇江师范学校录取,其录取名单公布在《新华日报》上。这名单,我就是在邮政代办所看到的。 从1958年起,为了规范邮件投递,按规定,邮件必须送达收件人手中。于是,尽管朱老板已年近六十,还是要身背邮袋,手提打狗棍,不管酷暑寒冬,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徒步给老郎街周边有关人家送邮件上门。也真的不容易。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69年,因新建老郎至长旺的公路,包括代办所在内的部分店面被拆除。这经营了几十年的邮政代办所由此撤销,改为由长旺邮局管理。 时至今日,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现代化通讯手段已经普及。即使天南地北,通过电波,随时联系,便捷异常。即便是货币往来,也只要按按手机,通过“红包”或“转账”,瞬间完成。因此,书信来往的通信手段日渐萎缩,就连当年堪称“最为快捷的电报”也退出历史舞台了。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445961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1097301 本月:7447531 今天:36637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