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经开区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
|
2023-10-11 |
|
近年来,在推进“兴隆港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的共同富裕大背景下,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助力“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提升,创新健全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托起 “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构 建
老幼相携服务格局
家住经开区福源村的80岁的黄裕文老人一人独居,以往吃饭都需要自己出门买好食材再回来烧。如今,他不仅可以享受到便捷的送餐上门服务,而且还能体验贴心的医疗服务。在经开区,像黄裕文这样受益于 “医养结合”的老年人还有很多。
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提升城乡养老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的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来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文体娱乐、应急救援等在内的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在全区开展“金色夕阳”健康关爱升级工程,建立专业服务队伍,为辖区内5000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量身定制各类关爱活动,切实把群众健康底线兜住兜实,打开经开区老年人全新的健康生活之门。
幼儿的照护也是家庭中“最大的烦恼”。为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经开区倾心打造“悦芽湾”妇字号品牌,着力“常态化服务+主题活动”,满足全类型家庭需求;稳步推进与社区教育中心、开放大学的联建联享,阵地项目聚势,做优常态化服务;持续开展“伴阅成长 慧育未来”公益早教,“益企益家”来料加工帮扶,四点半少儿绘画、书法课堂等特色公益活动,为家长分忧解愁。
抓 好
老幼活动阵地建设
“这支笔送给你,下次社区有书法活动还要来参加啊,写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经开区兴隆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书画室,负责人倪其明将练字用的毛笔送给一位前来体验书法创作的老人,鼓励他坚定自信、展现自我。倪其明是社区书画室的主要负责人,也是一名离退休老党员。退休后的他继续发挥年轻时的爱好专长,并带领更多人感受书法魅力。
为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经开区聚焦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老年教育。目前,全区8个村(社区)均建立老年学校和老年教学点,实现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全覆盖。随着象棋、诗词、书画、健身操、广场舞等特色课程的陆续开班,许多老年人纷纷加入,从中享受乐趣、展示风采,在家门口圆了上学梦。
在服务儿童方面,经开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儿童“关爱之家”),最大限度地为辖区内的困境儿童以及其他未成年人提供便利服务。未保站链接扬中麦田慈善基金会,为困境儿童打造“梦想小屋”;与社区成教中心合作,开设“爱心暑托班”,对孩子们进行暑期少儿艺术公益培训;定期组织孩子走进养老服务、扶残助残机构,开展各类困难群体互助活动,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成长环境,涵养精神“沃土”。截至目前,经开区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帮扶、育儿讲堂、文体活动70余次,惠及儿童1000余名。
彰 显
银发余晖担当作为
根据经开区特点和实际,区老年人才分中心在夯实“三团一队”(银发智囊团、特聘顾问团、银发讲师团和银发服务队)的基础上,成立银发商会,打造“贤商”共建共融模式,引导老同志在项目招引、经济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激发老年人干事创业热情,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开区发展再作贡献。
张景华就是其中一员。他作为经开区三跃社区原党委书记,2010年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租用社区部分集体厂房创办了长江内饰件厂,吸纳周边中老年人就业,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2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2022年销售突破2000余万元。
“一老一小”服务是社会重点关切的民生大事。接下来,经开区将坚持把服务“一老一小”作为推进品质民生建设的有力抓手,真正做到老有所依、幼有所育,努力为全区更多家庭筑牢幸福根基。
□崔瀚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