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上一条:预计年销售额达3亿元 下一条:18年“跨省公益”温暖6万多孩子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05-11

   云标果园负责人 田成翔 要把特色产业做好,作为我们农业人,要从自身出发,发挥工匠精神,立足本行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品牌底色更硬气,也希望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让自己销售渠道能够更多一些,把自己的枇杷品牌打造的更有知名度。 立新村党委副书记 胡美华 将继续结合本村实际,加快农文旅融合速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优化。做优做好我村农耕研学活动,做到留得住人,留得住心;同时提高高效农业园内各类产品品质,从而帮助农户提质增收。 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指导科科长 李小平 将持续推广标准化种植,让一产优起来;推进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让二产强起来;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让三产大起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聚合效益,多渠道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口袋富起来,让我们的乡村美起来。 群众盼点@一“习”话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一句话点评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立足本地优势、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支柱产业、注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下足功夫,为本地特色产业做好全局谋划、为农民致富找门路,才能让本地乡村特色产业“活下来”、“走出去”,打造出属于扬中自己的乡村特色产业闪耀名片。 群众说出一“习”话——作为一名新农业,要从自身出发,发挥工匠精神,立足本行业,做好特色产业,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品牌更具底色、更加硬气。 进入五月,枇杷逐渐进入成熟期。走进新坝镇的云标果园,只见80余亩的枇杷园中已是硕果累累,田云标、田成翔父子在园中察看着果子着色等生长情况。再过十天左右,第一茬早熟枇杷即将上市,此时的父子俩也在为第二届枇杷节做着准备。 “云标枇杷”作为本地特色产业的范本之一,它的“走红”绝非偶然。老田父子在枇杷种植领域深耕多年,种植出的枇杷口感绝佳。冠玉、霸红曾获江苏省“神园杯”水果评比金奖等殊荣,而且还是太湖常绿果树研究所示范基地。田云翔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乡镇、农业农村局都给予了自己莫大的帮助。从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到产品可溯源体系,从绿色产品认证到打造品牌效益,让“云标枇杷”活了起来。去年镇里成功举办首届枇杷文旅节,还开辟了“直播带货”的销售新路,让他的枇杷供不应求。据了解,去年节日当天累计线上销售额达59650元。目前,园内枇杷年产值稳定在60-80万元之间。 作为“农二代”,对于习总书记说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田成翔可以说一直在践行的路上,目前他不仅引进新品种“西山一号”等进行试种,还将自己成熟的技术倾囊相授给其他果农,让枇杷产业群在我市各个乡镇生根开花,成为我市一张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 群众说出一“习”话——近年来,立新村一直着力在农业特色产业上做大文章,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接下来,将继续结合本村实际,加快农文旅融合速度,做优做好我村农耕研学活动,做到留得住人,留得住心。同时提高高效农业园内各类产品品质,帮助农户提质增收。 走进新坝镇立新村,目及之处皆是美景。梓阳园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高效园内一波波学生前来研学游,园区内的人气不断攀升。放眼望去,一米菜园、蒲草 等观光景点串点成线,与周边的特色田园乡村景点交相辉映,立新的农文旅版图正在逐渐清晰。 为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一直以来,立新村立足现有资源,建设“两园、两基地”,打造“一节、一线路、一品牌”,不断扩大“朋友圈”和“影响力”,多措并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2022年,新坝镇立新村荣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扬中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据了解,随着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民增加了租金收入、土地流转收益和农产品销售收入,立新村民家庭总收入明显提高。2022年,村集体收入47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万余元。 “今年以来,我们一直持续着手打造‘梓阳农臻’品牌系列农产品等多项工作,让立新‘乡村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立新村党委副书记胡美华说道。 实践落点对应群众盼点——让一产优起来、让二产强起来、让三产大起来。在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路上,扬中一直在摸索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聚合效益,多渠道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口袋富起来,让我们的乡村美起来。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局一直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紧紧围绕我市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精品水产、现代畜禽、品牌鲜果、特色园艺等主导产业,整合政策资源,全面提高乡村产业韧性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3年,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加强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强化服务保障;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强化技术保障;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强化品牌效应。八桥镇红旗村的灵芝、西来桥镇新程村的玫瑰白菜、三茅街道滨江村的药用牡丹……一个个特色农产品如今正成为我市农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经开区森羽农场研发的“24H田保姆”系统、新坝镇江之源的刀鲚分籽育种、新坝镇秧草-鲜食玉米轮作首创模式……一个个特色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正在成为我市农民走在特色农业前沿的“杀手锏”。 为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在提高农产品外在品相、内在品质以及品牌价值上下大气力,通过积极优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布局,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美誉度。通过“食在扬中”特色农产品推介手册等做法,打造扬中土特产特色品牌产品,提升我市土特产品市场竞争力。□赵紫妍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975339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6725752 本月:13075982 今天:13536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