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千灯古镇 下一条:
清明随想
  2023-04-03

  □ 陆云 又到清明,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清明节,通常都在每年4月5日,偶尔或前后一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它凝聚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道德情怀和中华文明祭扫逝者、缅怀先烈的祭祀文化。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务院正式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气,则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涵盖了一年四季,每个节气都是15天,均有其独特的含义。清明是节气名之一,意即清新明朗。它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时至清明,春天已经过了大半,气温升高,不再寒冷,空气清新,景色明朗,草木萌动,万物勃发,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它从清明节当天起算,也是15天,即第一天是清明这个节日,其它14天虽非节日,也在清明节气当中。这样看,清明就兼具了人文和自然两大内涵,既是传统节日,又是自然节气。 节日之清明,国家放假,人们祭祖扫墓。记得我小时候清明节前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坟墓,清除坟上杂草,往坟上培上新土。如果树立墓碑,或在坟前栽种松柏等,也都在清明节进行。清明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敬祖宗”。记得小时候一遇到敬祖宗,我都特别开心,因为那时物质匮乏,生活很清贫,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敬祖宗才有肉和米饭吃。时代变迁发展,国家提倡移风易俗,文明扫墓,清明节“灵堂”、墓地扫墓的人依然很多,人们以更加文明的方式怀念先人,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敬仰思念之情。 节气之清明,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北宋文人晏殊有诗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此时,燕子来了,梨花刚落,春光正美,杏花、樱花、桃花、油菜花正在尽情绽放,燕子喜鹊歌唱,蜜蜂彩蝶飞舞,小草顶开泥土播撒春天的温情,繁花竞相开,众树发新芽,自然界到处呈现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如同生命的里程碑一般,在经历了冬天的蛰伏之后,气温转暖,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们也在清明时节放飞心情,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栽树插柳、“挑马兰”。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这时人们开始培育南瓜、黄瓜、丝瓜等各种瓜秧,栽种高粱、玉米、豇豆、茄子、番茄等各类作物。记得小时候清明正是麦子拔节的时候,大人们都会在农田里抢施肥料、除草、治虫,也会在这时割草积肥、“揽河泥”,而我们十几岁的男孩子则会在这时用麦杆子吹“叫叫”,拿个玻璃瓶子到处抓蜜蜂。 正因为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我国古代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清明的诗句很多。或许唐朝杜牧的《清明》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他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实在我看来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诗《清明》最能诠释清明节和清明节气所蕴含的人文和自然两大内涵。“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的前面两句描写了清明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而田野上那些长满了杂草的坟墓却令人增添愁绪,感到凄凉。后两句实则描写了清明节气春雷惊醒了冬眠的龙蛇百虫,充沛的春雨滋润了广阔的郊野,使草木长得青翠柔美。 清明,“春阳抚照,万物滋荣”,春光无限好,愿我们大家都能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创造美好未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020370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8626208 本月:302083 今天:302083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