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何美娟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本应是壬寅暑假的培训活动,因为疫情一改再改,终于在癸卯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愿而实。身在会场,猛然想起王羲之《兰亭序》,一时兴起,草拟一篇,聊以记录。
岁在癸卯,杏月之时,会于金陵之京西,书法教育学习之盛事。同道群贤百余人毕至,师有李啸、仇高驰、谢少承余,皆常日仰慕之者。此时莫愁湖垂丝海棠花开正盛,又有鸡鸣寺如梦似幻般之樱花雪,映带左右,列坐其中。虽无丝竹管弦之乐,一讲学一提笔,亦足以畅叙豪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书法史之大,俯察教育任务之重,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或楷体之端庄大气,或篆隶古朴雅致,或行草之放浪洒脱。虽趣味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序》《多宝塔》,俯仰之间,皆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人学逸少,虽世殊事异,依然同表,其致一也。亦将有感于斯文,以博众人一笑罢。
时光流转,转而为春。或是莫愁湖垂丝海棠之惊艳,或是鸡鸣寺如梦幻般的樱花雪之素雅,缓急随性,凡入心者皆美。
感谢江苏省书法教育协会,我们百十位书法老师,有幸聚集于金陵古城,聆听李啸、仇高驰、谢少承三位老师的讲学,受益匪浅。
汉字是中国人在认知大千世界时给万事万物的命名。从涂鸦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到金文篆隶,再到行草正楷,是中华文化的辉煌之历。汉字是民族文化的 “基因”,全人类,只有中国的老祖宗能够将文字创造成艺术。
书法表达的是一种对宇宙秩序共性的认知,不期成为艺术,且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品。书法在过去几千年能够存活,就是因为汉字是有情感有灵性有魂魄的。因为不断的“书写”,才使书法为汉字赋予生命,才得以延续千年。
可惜,现代的人生活节奏太快,为了生存而过于浮躁。还有多少人能坐下来,铺一张素宣,捻一管毛笔,磨一碟黛墨,静静地写上几个字的?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我曾问过学生,一班45个左右,小学阶段正经学过书法的3-5人,现在还能坚持的平均一个班不到一个人。我再问:到你们的下一代,你还会不会送孩子去学习中国书法?!
当然也有好多小学在推行“书法特色学校”,可能是因为师资力量亏缺,只能局限于硬笔书法,也就是规范字的书写,好在能够提高卷面分。中学阶段就都免谈了,文化课还忙不过来呢。没了这一代人的传承,那中国书法的现在和未来,该如何存活呢?
现在好多孩子都会沉浸在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因为他们学习之余的精神无处可以寄托。其实书法的练习,一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安静定神,坐的住;二是可以提高审美观。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后,就有小朋友能够指出这个字最好看。
书法学习修养身心,也是可以伴随终身的事情。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是书法家,但是精神的愉悦胜于一切。一位高中理科生,常常晚自习回家后,还要拿毛笔写上几笔,他妈妈着急地跟我说:这时间就不能多刷道题,记几个英语单词吗?我说,这是真心的喜欢,或许也是他一种特殊的放松方式吧!
我一直在思考书法的传承,哪怕就凭着简单的喜爱就够了。美在每一个点画之间,愉悦在每一个提按的节奏之中,写着写着不由得让人沉醉。而这些给我们带来的意义也是远超文字书写本身,可以慢慢体悟学习生活的种种。期待在落笔成点后的一瞬间,那道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个书法老师,慢慢去做吧,关于书法,更多的是一种不可描述的感受与感动。就像一道光,指引着我和你一起前行,很美很美。齐白石先生有句云:“平生未到桃源地,意想清溪流水长。”
我想书法给人带来的绝不只是书写,我更愿意把其当作一种思考的方式。“学书循理,回归常识”,万事万物皆有其背后的规律或本质,这才是书写的意义。
挽着春风,跟着流云,走入中国书法史,徜徉在篆隶行草楷体的陌间,步态轻盈,心已在诗意的远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