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美食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不管在外咖位多高,头顶光环多么耀眼,回到故土太平村,他就是乡亲们眼里有情有义的“荣阿的”—— |
乡音乳名唤起割不断的乡愁 |
|
2023-01-19 |
|
 他是太阳能行业的风云人物,被称为 “中国光伏教父”,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诺贝尔环保大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拥有8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创业家、慈善家,他就是施正荣博士。 不管在外咖位多高,头顶光环多么耀眼,回到故土太平村,他就是乡亲们眼里有情有义的“荣阿的”。 13日上午10点左右,油坊太平村12组村民施周琴闻声打开门,一眼就从一行人中认出了施正荣,她的眼神亮了:“荣阿的,你噶来啦!” 听到这“土味”实足的招呼,施正荣博士咧开嘴笑得像个孩子,立刻走上前去,乡音无改:“按辈分我应该叫您大妈妈,您最近身体还好吗?” 这是市慈善总会组织的年终大走访慰问活动中,“慈善血透”项目走访中的一个场景。 “我现在感觉身体状态蛮好的,每个礼拜去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做三次透析,几乎不要自己承担费用。”太平村17组村民、今年74岁的洪武平身患肾病多年,但声音洪亮,“感谢施氏家族的慈心医疗项目,让我们享受免费的血透服务。” 母女二人都是尿毒症,包美容曾经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失去活下去的信心,是“慈善血透”项目支撑起新的希望。她动情地说:“多亏了施博士,我们病友们在医院透析时聊天,经常念叨施博士的好呢!” “希望您过年开心。”“愿你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祝你明年读书更好。”……每到一户,施正荣博士和妻子张唯都认真与受助对象攀谈,关切询问受助对象的生活情况。尤其是张唯女士,每次递上慰问金时,她都郑重而虔诚地双手合十,为受助对象送上诚挚祝福。 “希望有能力就搭把手,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善款必须真正给到困难群众的手中。”张唯女士作为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会负责人,十分支持丈夫的慈善事业,每年扬中“慈善血透”项目救助金的发放和走访慰问活动,她和施正荣博士都尽量到场参加。 她说:“我是扬中媳妇啊!有能力照顾一下乡亲们是应该的!” 他们也对儿子说,扬中的“慈善血透”项目,要一直做下去。 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施氏慈善资金会从不吝惜。太平村19组、20组之间的这条500米的交通要道,日前刚刚完成拓宽工程,由原来的3.3米拓宽成5米,实现了会车无忧。同期建设的还有18组的一条道路,不足资金全部由施氏家族慈善资金会兜底承担,计25.8万元。 2006年,我市设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每年向市慈善总会捐款75万元,先后实施了 “安居工程”“慈心医疗”“医疗捐赠”等3项重点工程。截至2022年底,施氏家族共为扬中慈善事业捐赠1125万元。 正因为有了这笔善款,市慈善总会从2009年开始,与市人民医院共同建立扬中市慈善救助医院。“慈善血透”项目设在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该中心现有床位42张,专科医师5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13名,拥有透析机42台,年透析25000余人次,我市纳入慈善救助体系的222名困难血透患者得到常年救助。 我市“慈善血透”项目连续两届(2019、2021)被评为镇江市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会荣获第一届“扬中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单位,“慈善血透”项目荣获第一届 “扬中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16年来,无论顺境逆境,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从未间断,给家乡的困境病人输送生的希望。对此,施正荣施博士动情地说:“我生于扬中,长于扬中,从扬中出发,开启了我的求学和创业之路,作为扬中籍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我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回报桑梓,支持慈善事业,我义不容辞。” □ 慈善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