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为官当记“三字经” 下一条:佚名4
我教老妈弹古筝
  2022-07-27

  □ 飞小猪 我的老妈最近突发奇想,让我教她弹古筝。 我原以为她是一时心血来潮,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当回事,直到她花了大力气把闲置已久的旧琴从三楼搬下来,一丝不苟地擦干净,又找来以前我学琴时用的教材,郑重其事地坐在古筝前开始学习时,我才意识到她不是说说而已。 万事开头难,对学乐器来说尤甚。老妈在乐理知识上毫无基础,刚开始连认谱都很困难。于是我找来白纸,裁成竖条,对照着琴弦一个一个把音标注上去,贴在琴弦旁好方便她识谱,就像小时候她帮我做的那样。又重新买了卷胶布,给她示范如何缠绑弹琴用的指甲。老妈学得十分吃力,我担心她因此而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琴的积极性,暗地里为她捏了把汗。没想到半个月过后,她竟然也能有模有样地弹几首简单的曲子了。 夏夜的凉风中,我坐在她身旁看她弹琴,思绪飞回到了小时候。 当年少年宫新建不久,开设了五花八门的课程,在一众器乐里,老妈选择了古筝,用她的话说,学古筝能培养人的气质。不过学古筝不像其他的兴趣班,把孩子往少年宫一送,家长便可以快乐地去做自己的事,古筝兴趣班需要家长“陪读”。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家长们除了偶尔帮孩子记记笔记、翻翻琴谱,便无事可做,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要打发这漫长的两个小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见过不少家长只来陪同了几次便再也坚持不下去,但老妈不是这样,在我六年的学琴生涯中,她缺席的次数屈指可数。我的妈妈在我身上倾注的爱与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记得教古筝的老师姓王,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戴一副细框眼镜,气质温婉。她的老师是筝坛上鼎鼎有名的一位人物,她承袭了老师的技法和造诣,弹琴的技艺出神入化。听闻她曾经去欧洲游学,在某家餐厅即兴演奏,博得了在场外国人的满堂喝彩,还有数量不菲的小费。我时常怀疑,这样厉害的老师,来教我们这群上小学的孩子,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 现在想来,学琴的时光大多都是很美好的。如果运气好,碰上王老师提前下课,老妈便会带我去附近的地下超市,买上几串关东煮 “犒劳”我,再顺便去旁边的书店逛逛。小孩子忘性大又容易满足,一旦见到好吃的、好玩的,瞬间就会把练琴的枯燥抛到九霄云外。 对每个学乐器的孩子来说,考级绝对是头等大事。每年暑假,家长们都要带着孩子浩浩荡荡地出发去南京进行这项“神圣的仪式”。老师在临行前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家长们,要精心打扮孩子,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以求在监考老师面前搏一个好的印象。这样考试的时候万一弹得不顺畅,老师们看在孩子天真可爱的份上,说不定会网开一面。 教老妈弹古筝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她一有空就练习,认真的劲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从中感受到了她的执念,指导她的态度也逐渐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有时候她一个音弹错了好几遍,我难免心生焦躁,但想到小时候她对我的 “陪读”,又暗自告诉自己,对她要温和一些。 我忍不住想,为人子女的意义,或许就是要在父母年老之时,把小时候他们在我们身上倾注的爱和耐心,再回馈给他们。 如今距离我学琴已经过去十年有余,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光阴把过去的岁月镀上了一层金。生命中那些幸福的时刻,在当下好像从来都很平淡,只是回头再看时,才会意识到那是怎样珍贵的时光。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 “当时只道是寻常”,但往日却也真的是不可追了。蒙尘的琴被重新架起,夏天的风轻轻吹过琴谱,弹琴和陪读的人调换了位置,记忆沉淀下来,从此变为人生的养分。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14972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677334 本月:2353209 今天:25664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