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美食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奶奶的教诲 下一条:我的“树爸爸”
教我如何不想她
——那些藏在唐宋诗里的父爱
  2022-06-16

  □ 吴春华 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礼记》中说:“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出嫁从夫”。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古代诗歌中流传下来的反映父女情感的作品也就不多见。从唐宋诗中亦可看出,父亲为女儿而写的诗词很少。但诗歌既是智慧的语言,更是感情的结晶,仍有为数不多的著名诗人写下真挚感人的佳作,倾诉了父亲对女儿至真、至深、至诚的一腔衷情。可见千百年来,人性是相通的,古代的父亲对女儿不是不爱,而是大部分人将这种父爱深深埋藏在心里。 中唐文化巨子韩愈的哭女诗,是悼念他十二岁的幼女。元和十四年,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被贬严遣途中,韩愈全家翻越蓝田关时因遭暴风雪,其12岁的幼女惊吓生病不幸夭亡。他无限悲痛,内疚自责如万箭穿心,写下“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的心灵祭歌,这是一位父亲一生永远的痛。全诗悲寒苦涩,毫无修饰,而诗人的悲痛更在文字外,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送杨氏女》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是一首父亲送女出嫁、表达伤别心情的诗篇。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出嫁后从夫姓,所以其女被称为“杨氏女”。诗人早年丧妻,与两女相依为命,情感深厚。当大女儿出嫁时,他送其出行,伤感而不舍:“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但心中纵有千般不舍,女大当嫁,情难敌义。诗人怜其无恃,以双重身份万千叮咛:“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诗人虽做了多年的官,但一贯清廉贫俭,致使女儿的嫁妆也不丰厚,感觉愧对女儿:“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又言辞谦卑地恳请女儿的夫家善待女儿:“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送别女儿回来后:“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全诗朴实无华,情真语挚,至性至诚。在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很少有父亲如此真实地表露女儿出嫁时骨肉分离的心态,韦应物却深切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平凡父亲的心情,一位爱女情深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对家人来说,他更是一位好兄长、好丈夫、好父亲。元丰五年,王安石在龙安江边送弟赴京。这是王安石第二次在此处送别亲人,第一次是送女儿出嫁。风雨凄凄中,他触景生情,想起当年送别女儿的情景,满含伤怀和感慨,写下诗作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表达了父女间的骨肉至情: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巾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王安石的长女嫁给吴充次子吴安持,所以被称为“吴氏”。古代交通不便,女儿出嫁后,有的一生与家人不复相见。王安石的长女自出嫁后因路途遥远,父女二人也已经有七年没有相见。此番雨中送别弟弟,思念女儿,诗人“泪染衣巾不自知”,这是一位父亲真性情的流露!这首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诗风深厚沉郁,融情于景,读来真切动人。 据说王安石的长女亦能作诗,曾有《寄父》诗云: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黄花。王安石在此前后还分别写了 《寄吴氏女子》《次吴氏女韵二首》等,足见父女情深。 父爱和母爱一样伟大,向世界流露、倾吐、描绘这样深挚执着的感情,是一件美好而富有意义的事。父爱因其深沉不轻易流露,一旦述诸笔端反而更加触动人的心灵深处,有更感人的力量。 今天,当我们阅读这些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诗歌,除了称道诗人们诗文的精到,那些和平常人一样的慈父之爱、父女亲情更带给我们恒久的感动,让我们领略到诗人们作为普通父亲那深情、真挚、舐犊情深的人格魅力。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27500 
您是本站第
361454665
位访问者
本年度:28316193 本月:894253 今天:2471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