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近日,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9个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我市为全省唯一入选地区;而就在去年,我市既获得了“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市”称号,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正意味着近年来我市交通融合发展快人一拍、先人一步,创成品牌、形成示范。
交通事业发展的高歌猛进,正为扬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也让34万扬中人感受到出行购物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和安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城乡无差别
家住新坝镇新宁村的许阿姨,现在家里吃的、用的很多都是网购,她跟在上海工作的女儿三天两头互寄东西,有时自家产的蔬菜、水果,许阿姨还会给女儿邮寄去一些,分享收获的喜悦。“以前想也不敢想,快递站点会设到我们村里来,现在我们也跟城里人一样,快递收寄太方便了。”
(上接1版)
许阿姨便捷的网购新生活,正是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场站多能融合、整合运力资源、创新配送合作方式等途径,按照“多站合一、一点多能”的原则,对客运站、物流站点、村邮站等资源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一中枢、六支点、多终端”的节点网络,即建立1个县级农村物流和电商运营中心,6个镇级综合运输服务场站,以及超200个菜鸟驿站和“邮乐购”站点,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我市还以综合运输服务场站为枢纽,以菜鸟驿站等为节点,将客运运行网和物流配送网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城乡公交和农村客运车辆捎带货物,实现客货同网,有效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有2条农村客运班线、4条农村公交线路开展客货邮融合服务,通过在车辆行李区安装周转箱、客车代运邮包等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及时、便捷、低成本的小件代运服务。自开展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以来,我市快件配送效率提高30%以上,快递企业平均配送成本降低30%以上,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创新合作方式,城乡快递统一配送。我市江天汽运公司牵头,联合“四通一达”、顺丰等快递企业合资成立了扬中天捷城市配送有限公司,扬中邮政公司还牵头与各快递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邮递员统一负责农村快递的收递服务,将邮政快递和日用消费品共同配送,实现了农村地区群众“人在家中坐,快递到门口,不出村里头,产品就运走”。
路桥高品质管护提升 出行更畅快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一岛五桥”、“三横四纵”的交通路网系统已经形成,交通早已不再是阻碍扬中加速发展的短板。相反,扬中持之以恒高度重视路桥高品质的管护和提升,让小岛的“毛细血管”越发发达、顺畅。
自雷公岛直达通道开通后,新坝镇五一村、双新村的很多村民上下班更方便了,而且高品质打造的生态景观大道,让行走其间的市民感到特别舒心。其实,一条路的成功打造,还能带动沿线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区域产业集聚,更好助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提升。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打通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堵点”和“难点”,先后完成了238省道改线西来桥段、环岛公路、联盟路延伸等多个重点道路工程。截至目前,扬中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701公里,道路面积率超出全国标准,公路网密度全国领先。
与此同时,围绕“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的总目标,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加大农路管养和绿化美化力度,我市县道X354滨江大道、X202环岛线被评为省“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和“平安放心路”样板路,创新长效管理,率先推行市、镇、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责任制管理体系,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占比高达98%。
为有效控制超载货车对道路桥梁的损坏,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一站两点”的布局,新建并启用幸福二桥治超站,强化了扬中一桥治超点、二桥治超站,实施常态化24小时联合治超和流动治超。据统计,2021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5件,检查疑似超限超载货运车辆1535辆次,联合执法交警处罚233辆次,监督可卸驳载车辆卸驳2774吨,严格实施“一超四罚”,普通公路超限率控制在0.3%以内。
在扬中,桥梁多是一大特点,而桥梁安全也不容忽视。市交通运输部门定期对交通管辖内65座桥梁进行“体检”。自去年以来,先后对西复线桥和联合村4组桥两座四类桥梁采取限制通行和拆桥改涵措施,对连接扬中和常州的重要桥梁幸福大桥设置了限高设施,有效保证桥梁安全和市民出行安全。
市民公交行“渐入佳境” 省心又省钱
前不久刚刚投入使用的城北公交客运站,位于明珠广场北侧、三丰南路东侧,总占地规模约21亩,总投资约4000万元,配有候车大厅、办公场所、员工休息室、检修间、食堂、充电桩、停车位等设施,可同时满足约8~10条城乡公交线路、40~60辆纯电动公交车辆的始发、回转、候客换乘、停车、充电、小修保养维护;同时,兼顾了部分长途客运班线的售票、配客、中转换乘等功能,也能满足出租车临时上下载客及部分社会车辆停放,成为城北片区的重要换乘枢纽站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市民的公交出行,近年来扬中除了不断完善公交枢纽,还定期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及时调整优化公交线路走向,增设站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公交出行需求。仅2021年,市交通运输部门就优化调整了4条公交线路,增设蜂巢易创公交站点,新购置了20辆新能源公交车。
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起步早、推行快,并创新推出了公交“五个一”的模式,即线路配置和运营调度“一张图”,智能服务“一张网”,居民出行“一张卡”,服务质量“一个标准”和市场经营“一个主体”。
近年来,我市的公交出行还更“智慧”,市民除了通过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站牌,还可以通过“江洲行”手机APP,实时了解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实现“智慧出行”。票价也更“亲民”,最高仅有2元,对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多个群体实行免费乘车。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3亿多元,开辟了5条城市公交线路、2条毗邻公交线路,1条通勤公交线路、13条市镇公交线路和17条镇村公交线路,年客运量达到1000万人次,扬中境内所有行政村村委会1公里半径公交通达率达到100%。
为全力支持乡村旅游点的建设,我市还在“串点连线”上做文章,让方便市民出行与展现乡村生态特色“有机融合”,让市民在“公交车上逛景点”成为休闲新选择。
“小岛大交通,扬中勇争先,当前,我们交通运输部门在做好路桥常态化管护的同时,要进一步创新思维,瞄准绿色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新思路,更好地推动交通运输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再发力、更有作为,为江中小岛的乘风破浪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动能。”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郭连志如是说。
□孙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