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
年关将至,近日,一群“红马甲”出现在三茅街道三桥社区,和工作人员一起为社区特困户送上慰问物资。他们是来自我市某民营企业的志愿者,与村(社区)合作开展特困户节日送温暖公益活动。
在我市,这样自发的公益行动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这里每6个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让这座岛城始终涌动着爱的暖流。
据统计,全市有3家镇江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公益基金会,14个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间公益机构,510余个“志愿江苏”平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5万人的 “党员义工联盟”……2021年,全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全民发力打造七彩公益“扬中方案”。
七彩平台 构建大格局精准调配公益资源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与扬中红色历史进行了立体式亲密接触,探访红色地标、演讲红色故事、演唱红色歌曲、相约亲历者……一次次红色洗礼中,很多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价值观、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和改善。
理论宣讲红色平台,是我市搭建的七彩公益平台之一。彩虹的意义,就在于其所蕴含的希望的力量。2019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揭牌,江洲大地随之架起这道 “公益彩虹”,赋予每一种颜色更具体的意义。
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服务、风尚倡树、科技服务、暖心帮扶、生态家园,对应“红金紫青蓝橙绿”,充沛的公益资源经过整合凝聚,依托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格局发力,以群众实际需求为方向,烹调公益“大小餐”。
截至目前,全市6个镇街区、83个村(社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20余个实践基地,48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600余场,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累计突破28万人次,“10分钟志愿服务圈”辐射城乡居民。
橙色风暴 引领公益长径织密全城爱心网
2021年10月6日,“一双球鞋的暴走”第十年开跑。从2012年至2021年,志愿者们在这场“橙色风暴”中携手点亮2.8万份爱心、携手汇聚325万元善款,让全国15个省、1089所乡村学校的5.2万名贫困学生穿上了新鞋,生活发生了改变。
如今,“18公里暴走”成了扬中人刻在骨子里的公益标识。这条公益长径上,每一次的温暖汇集都标记下闪亮的大爱刻度。
从 “小彩蝶”到 “小橘灯”,从“三叶草”到“萤火虫”,从 “党员义工联盟”到“长江拥军服务社”,从“牵手公益”到“春晖妇儿中心”,从“知心姐姐团队”到“康扬杏林”……群众+党员、城市+农村、线上+线下,岛城爱的版图突破空间桎梏,无限延伸。
“梦想小屋”“每周三去哪儿”“520公益夜跑”“绿色骑行”“皂亮未来”“小耳朵计划”“爱心一元捐”……一串串实实在在的大爱刻度让公益这张温暖的网越织越密,更精准地筛去无助和困苦,留下不竭的爱与希望。
公益文化节 建立长效机制让公益科学持续
“我们年纪大的,参加这种活动很实惠很方便。”在2021年年底结束的第二季“烟头不落地”活动中,年过花甲的老李通过捡起烟头往家搬了不少鸡蛋。这场活动,20天时间,兑换烟头近600万根,参与活动群众近万人。
千枝万叶需要主干,形成规划才能科学持续。2015年,我市首届公益文化节拉开帷幕,每两年一次的公益“狂欢”里,根据不同的主题,各类公益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延伸触角、集中“官宣”,方便各类人群按需参与。
第一届、第二届公益文化节由 “政府搭台,公益唱戏”,2019年,第三届公益文化节乘着七彩平台的春风,革新模式,在充分挖掘基层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牵头,制订了一张包含109项服务项目的需求“菜单”。变政府“派单”为群众“点单”,再由各级各部门、各志愿服务团队各自买单,形成“点单—制单—买单”的良好循环。
我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县级市,却蕴藏着令人惊艳的巨大的爱的能量。而托起爱的那一双双手,紧握在一起就能传递无限温暖与希望,汇聚起引领社会前进的“扬中力量”。
□邵圆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