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百年献礼 翰墨传情 下一条:夏日又闻“馓子”香
我的收藏我的梦
(上)
这是后话   2021-08-08

   □ 陆尊 收藏是一个从遥远开始的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母亲是扬中县玉雕厂的玉雕技工,我从小在玉雕厂的岫玉堆上顽皮嬉戏,见到五颜六色的翡翠、白玉、黄玉、玛瑙、水晶碎片,总是用透明玻璃瓶装上,再放进水,对着阳光,那种炫目的情景,以至于五十年后也清晰可见。 六岁那年,搬家到三茅港西南路12号的扬中县文化馆老楼,那是当年扬中少有的二层小楼,砖木结构,楼后有一个天井,一棵芭蕉树,一口老井。继父宗能述是扬中图书馆的馆员 (现年95岁,文体局离休干部)。我家里人口多,馆里就将一楼堆放木箱的库房顺了顺,搁了张小床。木箱上贴了盖有县革委会红章的封条。至此,开始了我梦幻般的少年时光。木箱里面装了什么,大人不告诉我,只是特别关照:封条不好撕,撕了公安局抓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箱子中物品的神秘感有增无减,几乎同步于少年到青春期的幻想。终于有一天放学后发现,木箱被老鼠咬了个洞,露出了彩色的弥勒的头,才知道木箱里面装的是“破四旧”没收的地主老财和寺庙的古董等物。 八十年代初,新的文化馆搬到了江洲西路,木箱封条撕掉,在工作人员监督下,现场撬开,这才彻底看清里面的东西:大地主杜三家的花瓶、十来个铜质发黑的蜡烛台、紫砂壶、紫砂笔筒、瓷器碗盆、砚台、铁质的普济庵的磬、字画、古书。当年最感兴趣的还是铁质大刀、长矛、枪、鬼子的刺刀等。 那时,杨际璜、奚贞根、孔宪良、刘天蔚、仓道洲、季成富、李山泉、严升富、徐复兴、施荣本、朱秀清、赵守俭、高云书、聂刚直、梅仁寿、沙启闾、胡淑云、叶锦春、高礼怀等老师都是文化馆的骨干。印象深刻的是太仓人吴锡安先生,南师大美术系毕业后,六十年代分配到扬中县文化馆,因为有海外关系,文革中深受迫害。他宿舍在我家二楼。每天放学回家,总看他伏案创作,他将窗玻璃画上了彩色金鱼,更喜欢到他宿舍,看他收集的邮票、剪报等等花花纸片。吴锡安先生还是陈履生的启蒙老师,陈履生先生经常来老文化馆,向吴锡安先生和仓道洲先生求教,并常常背个画板,在三茅大港边写生,我就跟在他后面,纯属调皮捣蛋。前年陈馆长还讲:小陆军是三茅街上最皮的一个。后来,陈履生先生艺术成就日升。他后来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同时又是著名的收藏家,他是我心中神一样的偶像。 小学1年级开始流行集邮,那个年代,根本没钱购买新邮票,也就只好到各位老师家翻箱倒柜,寻找信封。至今记得刘天蔚老师的训斥:七岁八岁狗都嫌。想想一转眼都快五十年了,他早已经不在人世了,真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集邮是我少年第一个收藏梦,订阅《集邮》杂志,申领扬中县邮电局购买邮票卡,参加扬中集邮展览。文革语录票、黄山系列、金鱼系列、三角和平鸽、伟人系列、民国票、清代龙票、各种小型张、小本票等,竟然也收集了十几本集邮册。集邮占用了我整个业余时间和零花钱。 集邮的同时,有件事情的发生,是我收藏钱币的缘由。某日,见老文化馆食堂门口,几位老师围着议论,从库房翻出两麻袋国民党纸币,没法处理,又不适合流入社会,决定中午烧饭用掉,看着成捆的花花绿绿民国纸币扔进灶堂,我心中甚是不忍。因为集邮,收藏意识还是较强,苦苦哀求烧饭师傅将钱留我,他说领导关照要全部烧了,也只能将散落地上的几十张收集起来。因为收集了这些民国纸币,后来在新华书店看到钱币鉴赏的书籍,就照图比对,发现有几张还是小有价值,金圆券完全没什么收藏意义。扬中国土公园有次举办展览,是扬中籍钱币收藏家孙国宝先生的钱币展,大开眼界,痴迷了一段时间,终因扬中钱币货源稀少,仅仅收藏一部分古代普通版本铜币、银币和第2、3、4套人民币和错版人民币。钱币的收藏终究没有什么成就。 老文化馆虽是弹丸之地,却是扬中的文化中心。放学回家,听到的是孔宪良老师讲笑话、沙荣盛同志评论时事政治、施荣本老师拉拉二胡、记不得名字的老师练习扬州评话、李山泉老师写着飘逸的书法、严升富老师一丝不苟的画油画、仓道洲老师堪称一绝的新魏体创作。起初也跟老师们学过几天二胡,终因五音不全作罢。季成富老师白天下乡拍摄照片,晚上总是自己在暗房里洗印黑白照片,我总是喜欢进去看着玩,因为全过程要几个小时,中途怕曝光不好开门,可我又没有耐心,季老师总说我:下回再要出去就别进来。当年破四旧没收的大地主杜三(杜楚卿)家的大花瓶,季老师一直用来装相纸和鸡毛掸子,直到去年还保存在他家,因为有感于我收藏了大量扬中老照片,他将花瓶赠予我(这是后话)。仓道洲老师、李山泉老师、严升富老师都是文化馆的美工。我总算对笔墨艺术,小有灵感,跟几位老师后面涂涂画画。严升富老师经常带我去外地看看画展。而走进扬中的艺术家们,更是给闭塞的小岛带来了春风。陈履生老师请来了南艺校长保彬现场作画。吴锡安、陈履生、李绍宗、王中明等老师相继在新文化馆展览厅举办了个人展。扬中籍国际书法大家凌云超先生的回乡之旅,亲眼目睹了他现场题字,亲耳聆听了他对中国书法三千年的阐述,更是印象深刻。极为可惜的是他回印尼不久去世,是国际书坛,更是扬中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55885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115661 本月:2791536 今天:2497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