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上一条:我市开出首张罚单 下一条:扬中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告
我市优秀乡土人才数量在镇江名列前茅
深耕“本乡本土”富矿释放“扬中活力”
孙薇施吉鸿   2020-10-09

  本报讯 秋忙将至,农机维修大师缪士贵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每天带着他的“医疗检修”队奔走在各农机合作社、农机户家中,为即将投入秋收的农机进行维护保养。 缪士贵是我市的乡土人才,曾在全国农机维修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不仅如此,他还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工匠、江苏技能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今年,缪士贵工作室获评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称号,而带领技术团队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就是大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市,像缪士贵这样的乡土人才还有很多。弘扬“专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我市连续多年举办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选,精准培育乡土人才典型,打造了越来越多的“本乡本土”品牌,近年来,全市优秀乡土人才对象数量在镇江一直名列前茅,仅2020年,就选拔培养出江苏省第二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2人、能手3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华介绍,新形势下,我市深化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全市产业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引进人才,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更快速、更精准、更优质地积聚人才,为全市科技创新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坚实的人才平台和智力支撑,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富矿”。 培育应用型人才,让“扬中制造”能力更强。我市出台了《扬中市产业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实施细则》,从人才发展平台建设、职业能力提升行动、高校毕业生政策保障、企业人才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细化落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与此同时,持续推进省“双创”计划、“金山英才”计划、“江雁”计划,还按照“重点产业发展、市场急需、结构合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人才扶持,并分阶段在全市范围开展用工情况调研和劳务用工情况调研工作,掌握各类产业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进而明确下阶段重点工作和服务方向。 培育乡土人才,让“扬中乡土”百姓更富。我市实行开放、有效的乡土人才政策,积极培养高素质农民、乡土人才。一方面,加大农村富民创业扶持力度,实施“农村创业富民”行动计划,为农村创业提供贷款资金和创业补贴扶持;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乡土人才选拔、乡土人才职称评审等工作,努力培育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乡土人才队伍。 培育青年人才,让“扬中活力”韶华更美。我市搭建了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平台,通过“培养开发+外部交流”的方式,建立面向全国和全省的技师院校合作机制,加快培养数量充足、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青年人才队伍。对于来扬就业创业的优秀人才,也给出了包括见习补贴、租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培养快、引的进、用的好、留得住的青年人才引培氛围。 引进高端人才,让“扬中外智”水平更高。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我市聚焦“高精尖缺”,推行“产业+项目+人才”的引才模式,重点推进省“双创”项目、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工程等申报工作,吸引更多的领军人才来扬创新创业;聚焦平台载体建设,力争全市6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省级基地,每家至少引进1~2名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博士进站开展研发工作;聚焦专家人才引进,对企业人才招引提供“订单式”服务,以“人才链”支撑全市“产业链”的持续优化。 (孙薇 施吉鸿)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67374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172541 本月:1848416 今天:2989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