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家有藏书5000册,日日读书10小时—— |
大儒之子的书海人生 |
|
2020-04-10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张建中,我市一位文学爱好者,古稀之年的他每日与书为伴,50余年间,收藏各类书籍超5000册,读书心得满满几本。而今,他的读书生活仍在继续。
以文会友痴迷读书喜藏书
4月,牡丹竞相开放,尽显 “花中之王”风采。5日,我市50名诗词爱好者齐聚张建中家,共赏牡丹盛开美景,现场吟诗作赋、挥毫泼墨,别有趣味。张建中笑着说,秋季赏菊花、春季赏牡丹,最为惬意,“趁着春光明媚,我们发起了一场牡丹诗会和藏书欣赏。”张建中的父亲张家春素有“扬中大儒”雅称,十多年前,他和王春堂先生共同发起牡丹诗会,目前已连续举办十余年。近年,张家春年事已高,张建中接过“接力棒”,并创新形式,邀请文学爱好者共赏家中藏书,以文会友,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文学创作。
“这边书柜是辞书手册、语言文字类,这边是国学类。”记者来到二楼,映入眼帘的是满桌子的书,两侧书柜里也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类书籍。“十多岁时,我看了《共产党宣言》特别有感触,由此对书也有了特殊的感情。”从那时起,张建中就开始了藏书之路。工作后,经常出差的他把业余时间全都 “奉献”给了书店,“北京王府井书店、南京新街口的书店,我经常去,带着面包和水,我能呆一整天,同事说‘想找张建中很简单,肯定在书店。’”
50余年来,张建中共收藏了5100册书籍,他笑着说:“鞋子60块一双,穿坏了我也舍不得买,不过书多贵我都愿意买。”此外,为了更好地查阅书籍,张建中花了两年时间整理藏书目录,“前两天我的家庭藏书目录整理好了,共12类,599页。”
书香传承日日读书10小时
“我的父辈、后辈都爱读书,阅读习惯延续至今,家庭读书氛围很浓厚。”来到张建中的书房,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一隅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盏台灯和两支笔。喜欢读书的他每天都要花十余个小时看书,“我还习惯做读书笔记,写写心得。”
“哲学、科学我都喜欢,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喜好,但最喜欢的还是红学。”钟爱《红楼梦》的张建中,通过各种渠道共收集了14个版本的早期稿本,“你瞧,这里有部分内容缺失了,我在网上找到了相应内容,打印出来贴在上面,还有这里,这块不太对,我做了批注。”谈起《红楼梦》,张建中的眼里闪着光。他说,只要捧起书,所有的劳累和烦恼都会远去,整个世界都变得丰满起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是长辈们传承下来的读书态度,希望把这一种质朴、传统的家风延续下去。”
共享乐趣免费讲解《论语》
“我会写下,然后在网上和他们一起分享。”除了爱读书,张建中还喜欢与好友分享感悟,遇到好的书,他还会购买两三套赠与好友。其中,让他感悟最多的要属 《论语》,“父亲对 《论语》研究颇深,2007年时,开始撰写《论语新读》以便后辈更好地理解其精华,我深受熏陶,并给父亲做辅助工作。”2012年,张建中从帮助校对、修改,到加入撰写,并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形成了父子接力赛。2016年5月,近七十万字的《论语新读》终于杀青并印刷面世,父子俩向社会捐赠了1000多册。
带着对《论语》的爱,张建中连续三年免费在市益起读书社、绿岛传统文化服务社等进行讲课,分享《论语》心得。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定期挑选某一类别的书籍进行讲解,和广大文学爱好者相互分享、交流。
从看书到写书、讲书,张建中既是阅读的受益者、亲历者,也是推广者,看书、写心得,在文字的世界里编辑美丽人生,他说:“活到老学到老,乐在其中。”
□ 十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