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让社会组织助推法治扬中建设 |
市司法局探索建立“1155”区域法治社会建设新模式 |
|
徐岚 2020-01-08 |
|
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探索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通过打造区域法治社会实验基地,发挥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并探索构建起“1155”区域法治社会实践新模式。
“1155”区域法治社会实践即通过一个平台、一个抓手,引导社会组织资源参与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公共法律服务、化解矛盾、修复失衡心理,达到社会民众法治信仰树立、社会组织形成力量、社会共享法治成果、社会稳定安宁、社会心理健康五大目标。
如今,“办事依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已在扬中蔚然成风。
搭建平台,社会组织有了“娘家”
走进位于新坝镇新治村的区域法治社会建设实验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沿墙边一字排开的普法教育宣传版画,“法治护航”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在这里,法治宣传栏、道德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墙展现着各种法治典故、法谚法语、以案释法警示案例。
作为全国首家区域法治社会建设实验基地,基地以“社会组织之家”为定位,由组织之家、百姓大舞台及法治文化广场三部分构成,占地面积约1000㎡,总投资超过200万元,吸纳入驻社会组织15家。基地的建成,打破了以往社会组织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由松散向集中、由自发向规范的转变。
组织发力 矛盾化解在基层
“姓朱的是故意把我家门前的菜地破坏了,他还凶得很。”冬日的一天早上,阵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新治村的宁静。村民赵某怒气冲冲地给“五老”说和团打来电话。
68岁的离退休老干部尤纪良立即赶到现场,安抚情绪、了解事件经过、对双方进行调解……尤纪良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话村民都信服,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所谓“‘五老’,就是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解决乡民们自己的事,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据市司法局普法与执法监督科副科长韩婷介绍,“五老”说和团只是15家社会组织的其中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基地各类社会组织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519件,帮扶特殊人群127人,参与群防群治活动53起,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普法惠民,法治红利不断释放
一直以来,市司法局始终将法治信仰树立作为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核心内容。基地内,鼎新法治文化推广中心以培育特色性、本土化、趣味性的法治文化品牌为切入点,设置了书画、摄影、文艺等八大部门。2年来,中心共完成法治书画、诗词、纸艺等作品620件,承接法治惠民镇村行等普法活动80余场。
丰富的法治文化活动,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此外,基地还入驻了具有心理卫生保健功能的社会组织,对青少年、老年人、社会服刑人员、易肇事肇祸人员等,定向开展心理疏导、心理矫治,满足不同人群舒缓排解负面情绪的需求。
“社会组织的参与不仅与政府职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空间与平台。”市司法局局长张庆平说。□徐岚 |
|